夢溪掃葉
空間首頁 | 博客 | 好友分享 | 相冊 | 存檔 | 朋友和群組 | 個人資料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受害人(上)

2016-03-06 09:35:55
>>文章內容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
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受害人(上)

“道不同,不相為謀”是孔夫子的經典名句,後代們很喜歡引用。只因為用這句經典的時候有文采有氣勢,可以將對手噎得無言以對。

現在沒有幾個人知道,2000多年前有過一位算得上才高八斗的人也將這句話放在自己的文章中,還加了一個字變成了:“故道不同,不相為謀”。用的時候一氣呵成暢快淋漓,只可惜也因此將卿卿性命托付給了不相為謀的對手,這個人就是楊惲。

現在很多人在考證“文字獄”這個中國特色的時候,往往會將楊惲的事情拿出來說事,所以殺他的漢宣帝自然就成了“文字獄”的始作俑者。

如果有機會讀讀《漢書·楊惲傳》,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盡管寫這段歷史的班固有點偏袒楊惲,但是字裡行間所透漏出不少耐人尋味的信息。

班固對楊惲另眼相看的原因很明顯,因為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司馬遷被老班家當祖師爺一樣供著,愛屋及烏是很自然的事情。於是楊惲在漢書裡的形象是一個被迫害致死的古代知識分子,基本上是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打住,應該是生的顯赫死的淒慘。

為什麼說是生的顯赫呢?楊惲是司馬遷的外孫不假,但是司馬遷生前死後的一段時期裡,無論地位無論名氣實在是不足為道的。在世時,漢武帝朝廷裡的一個史官,也就是一個查查資料編編年史的閒職。而且因為妄議朝政,觸到漢武帝的底線,龍顏一怒之下,被割掉命根子,和太監一樣一樣的度過余生。盡管從此發憤圖強寫下了皇皇巨著《史記》,但是生前根本不敢拿出來示人。所以楊惲的顯赫和外公沒有一毛錢的關系,相反是司馬遷有了這麼一個顯赫的外孫,《史記》才有機會面世。

楊惲的顯赫靠的是老楊家自己的祖蔭,翻翻老楊家的家史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貴族。現代人炫耀自己的出身時,會說我爸爸怎麼怎麼的,資深的會說我爺爺怎麼怎麼的,元老級的則會說我曾爺爺怎麼怎麼的。這些在當今的年代裡,已經足夠讓絕大多數人變成沒嘴的葫蘆。可是如果和楊惲去比比,那就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淺”。

試想一下楊惲和漢宣帝要好的時候,君臣閒聊時侃到各自老祖宗場景。要說老劉家也算是有點根基的,到漢宣帝已經傳了八代。所以當漢宣帝聊到自己取代伯父海昏候當皇帝的時候,楊惲可能會說到自己父親楊敞的擁立之功,一篇《奏廢昌邑王》和一篇《奏立皇曾孫》就是明證。當漢宣帝說到太祖父漢高祖鴻門宴上能屈能伸讓楚霸王進退失據的時候,楊惲一定會說到高祖父楊喜擊殺項羽有功封侯的往事。當漢宣帝沒啥好說的時候,楊惲依舊喋喋不休地顯擺自己的老祖宗。什麼太祖父楊章戰國時因功封華陰侯啦,什麼鼻祖父楊溫是周王朝溫州牧啦。漢宣帝臉色一定越來越難看,最終忍不住火了:“住嘴!信不信朕讓你從平通侯變半截猴?”楊惲總算是不支聲了,保不住心裡在罵:“怪不得外公也看不上老劉家,真是農民加流氓,傳了八九代還是一樣的德性。”

說笑歸說笑,楊惲在班固的描繪中的確有著濃濃的官N代的做派,其中被老班最推重的是輕財好義和施政才能。可是將《漢書·楊惲傳》細細讀完後,總覺得有點牽強附會。

首先,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主,看到自己堂兄表妹衣衫襤褸食宿不濟,起了有福共享的念頭也是在情理之中的。況且散財基本是在家族中進行的,所以加上好義的名號其實有點誇張。如果他真的像後來的及時雨宋江那樣輕財好義的話,估計漢宣帝想殺他就不那麼容易了。

其次,是所謂的施政才能。從老班的記載中所看到的也只是改善部僚福利條件,那是楊惲當了老劉家的中郎將以後的事。大約是新官上任之時和下屬套近乎問問疾苦什麼的,下屬一激動就提了點小要求,同時連解決方案也呈上,楊惲大筆一揮准了。老楊家幾十代在朝為官,還都不是芝麻綠豆官。楊惲從小耳聞目染的,做這樣的改革想必輕而易舉。相反老班濃彩重墨地進行渲染,倒有點過分歌功頌德的嫌疑。

綜上所述,楊惲的高大上形象水分蠻足的。那麼到底是漢宣帝開創了“文字獄”的歷史先河,還是歷史學家們掉進了老班挖的誤導坑裡,筆者覺得有必要靜下心來,好好找一下北。
nansenlu2012 | 點擊: 0 | 評論: 11 | 分類: 上傳 | 論壇: 原創原地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SLE23DM34
Re: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
先拜讀了 “下”半部分,又回頭拜讀了上半部分,贊贊贊!

樓主對《漢書》可謂爛熟於心啊,怎一個佩服了得。

2016-03-07 23:22:27 | 引用
System Log
此貼被 逸立 加為精華

2016-03-08 00:15:51 | 引用
SYSTEM
jiaxiwang
Re: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
好啊,一氣呵成才高八斗。。光明磊落又怎怕人說呢?反而視為良藥,只有鬼鬼祟祟的騙子才怕人揭穿啊。

2016-03-08 07:33:14 | 引用
Re: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
jiaxiwang 寫道:
好啊,一氣呵成才高八斗。。光明磊落又怎怕人說呢?反而視為良藥,只有鬼鬼祟祟的騙子才怕人揭穿啊。


就是就是,可惜名不正言不順的人很多,如果得勢必喜文字獄

2016-03-08 07:41:36 | 引用
nansenlu2012
nansenlu2012
Re: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
紙風車 寫道:
先拜讀了 “下”半部分,又回頭拜讀了上半部分,贊贊贊!
樓主對《漢書》可謂爛熟於心啊,怎一個佩服了得。


慚愧,瞎蒙的。

2016-03-08 13:06:19 | 引用
Re: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
nansenlu2012 寫道:
jiaxiwang 寫道:
好啊,一氣呵成才高八斗。。光明磊落又怎怕人說呢?反而視為良藥,只有鬼鬼祟祟的騙子才怕人揭穿啊。


就是就是,可惜名不正言不順的人很多,如果得勢必喜文字獄


世事變幻自有天道,該來的終歸會來該去的總歸會去,歷史的進程在蹣跚中前移

2016-03-09 04:09:36 | 引用
jiaxiwang
nansenlu2012
Re: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
jiaxiwang 寫道:
nansenlu2012 寫道:
jiaxiwang 寫道:
好啊,一氣呵成才高八斗。。光明磊落又怎怕人說呢?反而視為良藥,只有鬼鬼祟祟的騙子才怕人揭穿啊。


就是就是,可惜名不正言不順的人很多,如果得勢必喜文字獄


世事變幻自有天道,該來的終歸會來該去的總歸會去,歷史的進程在蹣跚中前移


期待變好

2016-03-16 22:29:32 | 引用
無題
嗯,在這兒提個幼稚的問題

那個年代,女子的名字,好像很喜歡叫什麼君呢

宣帝的第一、二任皇後,叫許平君、霍成君

元帝的皇後,叫王政君,王昭君是元帝賜給凶奴的。

也就那一陣子,時興“君”來後綴女子名字的嗎?

2016-03-16 23:06:48 | 引用
真真好奇
jiaxiwang
Re: “故道不同,不相為謀”----楊惲算不算中國“文字獄”的首位
nansenlu2012 寫道:
jiaxiwang 寫道:
nansenlu2012 寫道:
就是就是,可惜名不正言不順的人很多,如果得勢必喜文字獄


世事變幻自有天道,該來的終歸會來該去的總歸會去,歷史的進程在蹣跚中前移


期待變好


就是就是,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如果都是先生這樣的聖賢哪欺世盜名之人想找也找不出一個呢,相信變好只是時間的問題。

2016-03-17 06:52:12 | 引用
無題
真真好奇 寫道:
嗯,在這兒提個幼稚的問題

那個年代,女子的名字,好像很喜歡叫什麼君呢

宣帝的第一、二任皇後,叫許平君、霍成君

元帝的皇後,叫王政君,王昭君是元帝賜給凶奴的。

也就那一陣子,時興“君”來後綴女子名字的嗎?


試著解釋一下,錯了莫怪:

1. 從漢往前朝數,以前身份顯貴的夫人,丈夫稱為君,夫人不是後來稱臣妾,而是稱小君。可見得當時婦女的地位遠比後來要高;

2. 君有尊稱的意味,也有對儀態和容貌的延伸含義,所以當時女子稱君不僅僅是尊稱,還有對本身贊美的意思。

3. 儒家成正統以後,婦女的地位漸漸喪失,所以用氏字越來越多,君字越來越少

2016-03-17 14:06:41 | 引用
nansenlu2012
上一頁12下一頁

發表評論

文章分類
上傳  

最新帖子
mRNA到底是個啥玩意?
為什麼永遠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采訪
當高樓要在自家社區平地而起的時候
是人寵貓還是貓寵人
一個天賜英才的中外成長對比
新年的一場雪的隨筆
一件開封的商品引起的“盜竊案件”
扭曲的歲月,扭曲的記憶
養生隨筆門外談(七. 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Our Sponsors

快速導航
首頁
論壇
Classified Search Engine
黃頁/二手
北美個人空間
免費注冊
登錄

統計
點擊: 92902
帖子數量: 46
開辟個人空間: 2015-10-23
最後更新: 2021-06-28

RSS訂閱
 
 
 
 
 

   http://vancouverren.com/Space/u=nansenlu2012/lang=tchinese.html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