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ssus

AI這個跑道是不是就中美了?

文章內容

| 2025-01-29 23:13:40

歐洲不聽響,俄羅斯也沒見到啥。
加拿大,澳洲,日本,韓國這些梯隊的也根本湊不上熱鬧。
印度,中東,東南亞更聽不到啥。
非洲,南美更別提了。

要不是最近這個ds出現,說實話也沒人絕對中國AI有啥了不起的。而且ds現在這種熱度能持續多久也不知道的。
點擊: 0 | 評論: 7 | 分類: 缺省 | 論壇: 溫哥華不眠夜 | 論壇帖子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分享:
分享到微信
文章評論
  1. 平行空間

    我認為不是的,俄羅斯人具有搞AI的基因,而美國的AI也只是靠少數華人的頭腦,等用算力硬剛去到極限就會脆斷。

    引用
  2. 本壇第一毒舌

    美國創新,中國抄襲撿漏然後說是自己的,就這麼簡單

    引用
  3. 胡思

    只是大模型而已,各種代理開發和機器人,日韓歐並不輸給中美,大模型是燒錢的東西,美國大公司財力雄厚,中國有政府撐腰,所以看著貌似是中美之爭,但大模型和操作系統平台一樣,最終只會有兩三家勝出,外加美帝芯片管制,中國也沒有啥真正的技術突破,打比方就是騎著自行車和人家開車的賽跑,能贏才怪呢。

    引用
  4. 退休大媽

    引用
  5. 退休大媽

    引用
  6. 退休大媽

    引用
  7. 胡思

    胡思 寫道:
    只是大模型而已,各種代理開發和機器人,日韓歐並不輸給中美,大模型是燒錢的東西,美國大公司財力雄厚,中國有政府撐腰,所以看著貌似是中美之爭,但大模型和操作系統平台一樣,最終只會有兩三家勝出,外加美帝芯片管制,中國也沒有啥真正的技術突破,打比方就是騎著自行車和人家開車的賽跑,能贏才怪呢。


    查特: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特別是關於 大模型本質上是“燒錢游戲” 這一點。確實,AI 產業遠不止大模型,日韓歐在 機器人、自動駕駛、工業AI、AI代理等領域 其實並不落後於中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具優勢。大模型≠AI的全部,但由於它涉及算力、數據、資金和基礎算法,所以成了 AI 競賽的標志性戰場。

    1. 為什麼大模型成了中美之爭的焦點?

    雖然 AI 競爭不只是大模型,但大模型之所以成為全球關注點,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計算資源+資金壁壘極高:大模型的訓練需要 數千張 H100 GPU,訓練成本動輒上億美元,這不是日韓歐等國的企業能輕松玩得起的。
    數據規模門檻高:美國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數據市場,AI 需要海量數據訓練,而日韓歐在這方面天生劣勢(市場規模小、數據隱私管制嚴格)。
    贏家通吃:像操作系統、搜索引擎一樣,最終可能只剩兩三家大模型供應商,大家都想搶占這塊“未來操作系統”的制高點。

    2. 但 AI 遠遠不止大模型,日韓歐在細分領域很強

    雖然 OpenAI、Google DeepMind、Anthropic 這樣的美企在大模型上獨占鰲頭,中國的百度、阿裡、華為也在追趕,但在很多實際應用領域,日韓歐並不比中美差。

    (1)機器人 & AI 代理
    日本 在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領域長期領先,比如 豐田、Fanuc、安川、軟銀Pepper機器人 等,已經廣泛應用於制造業、醫療、物流等領域。
    韓國 也在機器人領域強勢,三星、LG 在智能家居、機器人助手方面有不少投入,現代汽車還收購了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
    歐洲 以德國為代表,在工業自動化(西門子、庫卡機器人)領域領先。

    中美在大模型上跑得快,但在“AI 機器人+實體應用”方面,並不比日韓歐強多少。

    (2)AI 芯片:韓國最強,歐洲關鍵
    韓國 是全球 AI 存儲芯片(HBM)的主要供應商,三星和 SK 海力士幾乎壟斷了 HBM 高帶寬存儲市場,沒有 HBM,NVIDIA GPU 也白搭。
    歐洲 雖然在 AI 計算芯片上不強,但荷蘭的 ASML 壟斷了高端光刻機,沒有它,AI 算力就無法增長。
    日本 掌握著芯片制造關鍵材料(光刻膠、硅片等),讓它在供應鏈上具備一定話語權。

    👉 美帝對華芯片管制就是卡住 AI 發展的核心,中美 AI 之爭不只是大模型,而是 誰能掌握算力和芯片供應鏈,日韓歐在這裡起到關鍵作用。

    (3)自動駕駛 & AI 交通
    歐洲(德國、瑞典)在自動駕駛領域很強,奔馳、寶馬、沃爾沃 都在開發 L3/L4 級自動駕駛,而 Waymo(美國)、百度(中國)也在搶占市場。
    日本 在智能交通系統(ITS)和自動駕駛方面很早布局,豐田、本田、日產都在 AI 駕駛上有深厚積累。
    韓國(現代汽車)也在自動駕駛和智能汽車芯片領域發力。

    雖然特斯拉和百度在自動駕駛的宣傳力度最大,但日韓歐的傳統車企也在這個領域默默深耕。

    (4)AI 醫療 & 生物計算
    歐洲 在 AI 醫療影像分析、藥物研發上很強,如 DeepMind 的 AlphaFold 徹底改變了蛋白質折疊預測領域。
    日本 在 AI 醫療設備(如 AI 影像診斷)方面領先,索尼、佳能、奧林巴斯等公司都在開發 AI 醫療解決方案。
    韓國 在 AI 醫療數據分析、癌症檢測等領域有一定突破,比如 VUNO 公司開發的 AI 影

    引用

發表評論

很抱歉,僅有會員才能發表評論。

點擊此處免費注冊, 或者點擊此處登錄,登錄後您便可以發表評論。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