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無限商機,北美中文網與您共同前進
推薦車行
Signature Mazda
最新新聞
瞬間致命,美汽車駕駛闖鐵道口...
小鵬和特斯拉,誰是"物理AI"的...
特斯拉Model Y新車型上市:CLTC...
10號高速致命車禍印度司機 被...
加國各地開電動車一年能省多少...
全網都吵瘋了!小鵬的人形機器...
盡早更換 加國今年冬胎又要漲價了
特斯拉撞死突闖國道的野豬,車...
特斯拉在美被訴"存致命風險":...
Model S事故致5人死亡 特斯拉...
BC發生嚴重車禍 18歲乘客不幸身亡
特斯拉人形機器人訓練:員工身...
大溫邊上警車卷入慘烈車禍 兩人傷
車燒了人沒逝,或許你該謝謝氣凝膠
一切都結束了 陳震280萬甩賣...
選擇語言:  
English | 簡體 | 繁體
會員區  
no avatar
歡迎您 游客
登錄
免費注冊

[特斯拉] 小鵬和特斯拉,誰是"物理AI"的未來?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小鵬的第二代VLA,就是要拿掉“翻譯”環節,采用“視覺—隱式Token—動作”的架構。這裡的“隱式Token”可以理解為一種AI內部的、非語言的“心領神會”,讓AI從“看到”直接跳到“行動”。這就像是給AI訓練出了“肌肉記憶”或“直覺”。它不再需要“思考”皮球的危險性,而是能憑借從海量數據學習到的物理規律,本能地做出反應。

在實際駕駛中,這種“AI直覺”會給用戶帶來什麼改變?總結來說就是,反應更快,駕駛更擬人,不依賴地圖時,也能更穩定、自主地駕駛。

例如,在沒有高精地圖覆蓋的次級道路上,小鵬數據顯示,其“小路NGP”(在非主幹道上的智能駕駛)功能的平均接管裡程優化了13倍。同時,小鵬發布的“無導航超級漫游”(Super-LCC)功能,也讓車輛在無預設導航路徑時,憑借對環境的實時理解進行駕駛輔助。


本質上,小鵬選擇的技術路徑是,教會AI“憑本能反應”。這是智能體進入物理世界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有了能快速反應的“大腦”,物理AI最終要落在能執行動作的“身體”上。小鵬沒有為每個硬件都開發一個專門的AI,而是把“大腦”用在三種不同的“身體”上:汽車、人形機器人和飛行汽車。這並非簡單的“一芯多用”,而是在培養全能型的“通才”。



我們可以這樣理解:AI在駕駛汽車時學到的經驗,比如如何識別紅綠燈、如何預判行人意圖,可以被無縫遷移到人形機器人身上,幫助它在復雜的商場裡規劃路徑、避開行人。

在這個“跨域同源”的設計下,知識可以共享,經驗可以復用,學習效率遠高於訓練三個獨立的“專才”。關鍵是,這套“一腦多用”的架構,更能解決物理AI落地的關鍵難題:如何讓AI的能力突破單一場景,在復雜的現實世界中靈活應變、舉一反三。

接下來的問題是,“大腦”和多功能的“身體”如何高效協同工作?這就觸及了最底層的體系,就像我們身體的“神經系統”。小鵬選擇全棧自研,通俗地理解,就是打造一套穩定、自主可控的“神經系統”。


我們可以用蘋果的例子來理解“全棧自研”的分量。蘋果之所以能構建起強大的生態壁壘,核心就在於它自己設計芯片(A系列/M系列),自己開發操作系統(iOS/macOS),自己設計硬件(iPhone/Mac)。這種模式確保了指令從大腦到身體的傳遞過程中,損耗最小,響應最快。它以此實現了深度的優化與整合。

小鵬的路徑頗為相似:從最底層的“圖靈AI芯片”,到中間的“操作系統”層“VLA/VLM/VLT大模型體系”,再到上層的汽車、機器人、飛行汽車等硬件,所有核心環節都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確保了其物理AI架構形成一個獨立性、完整且不受制於人的閉環。

至此,小鵬的技術版圖已經清晰:“直覺式”AI模型+“跨域同源”的多種硬件+“全棧自研”的技術架構。


更落地的“中國方案”

看清了小鵬的技術底牌,一個更現實的問題隨之而來:這套架構在行業中究竟屬於什麼位置?小鵬又打算如何將其推向市場?

答案其實就藏在它的定位上。小鵬強調,它是“中國唯一實現物理AI全棧自研”的企業。

要理解這一點,最好的對標對象是華為。華為的盤古大模型體系中包含了世界模型技術,但其商業模式是向行業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與算力服務,本質是向外輸出通用能力,目前並不親自下場制造硬件載體。它的角色,更像是物理AI時代的“英特爾”或“高通”。

而小鵬確實是目前唯一一個展示“多類具身智能載體+統一AI大腦+關鍵硬件自研”布局的公司。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實現深度的“軟硬一體”,帶來的直接結果是,用戶體驗更流暢,技術迭代也更迅速。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頁面生成: 0.0351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7 秒
    Powered by http://vancouverren.com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