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年轻人不考研去考公了,乡镇公务员比港大硕士"香"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考虑考研的时候,只想着要‘上岸’选定的学校,考上之后发现也就那样。就像有很多人闷着头干一件事,只想着把事情给干成,没想着事情干成了之后自己到底会不会满意,会不会开心,后续的打算也是没有想过的。”这是林悦的感慨。



▲ 公务员考试出考场,外面下着雨。图 / 林悦摄


在做选择之前,大家都是一心想先抓住那份稀缺的“确定感”。

张悠然聊起以前的朋友们,他们高中毕业后就去美国深造,如今已在投行和大厂,拿着几十万美金的年薪,“虽然对比之下难免怅然,但我觉得那是他们应得的。”她说,像金融行业,从大一开始就要为实习奔波,每个选择都关乎未来不同的轨迹,“好像一步错步步错,我很害怕这种多样选择下的压力”。建筑行业的式微,反而让她明确——不用再为就业方向纠结,专心考公就是最确定的选择。

考公的日子,是她用数不清的时间、心力去交换进步和希望的过程。“行测做麻了就去写申论,申论写几段写恶心了就去投简历,简历投完几轮发现并没有啥对口岗位就立马老实了,安安心心回到考公怀抱。”两个多月,张悠然的模考成绩从119分升到148分。多学几道题、多看几个视频,真的能看到进步,这种明确的反馈机制,在“模糊又清晰、痛苦又幸福,充满目标和压力的生活”中,给了她安慰。


再往前推几年,考研的学生其实也有类似追求稳妥的心态。2020年至2023年,还是考研报考的高光时刻。那时的考生中,很多人因为就业形势不确定、出国留学受阻,以及校园生活被疫情打断,将考研作为“缓冲”。2021年,在北京一所211大学读本科的颜西,加入考研大军,决定跨考人类学。在她看来,继续读书不仅能弥补大学生活的遗憾,还能期许一个更好的未来。

颜西是宿舍里唯一没有保研成功的人,她觉得自己被落下了。一个人考研很孤独,压力更是无形的。她的身体也出现了奇怪的问题,下颌关节变得紊乱,会莫名发生弹响。医生说,那是精神性的问题。考试前夜,她觉得没复习好,于是在脑子里查缺补漏,突然开始坐起来翻书。两个晚上,她都没怎么睡好。


只是辛苦“上岸”后,读三年研究生再出来,还不如本科那年去找工作。“学历贬值远没有现在那么严重。”985硕士同学里,有的在考公,有的去做教培,还有的人已经躺平了。颜西想试试大厂,今年4月,她投出40多份简历,只收到3个回复。其中一家大厂,把她的简历捞了又捞。三轮面试失败后,又换了另一个岗位让她重新来过,“就跟菜市场的白菜一样被挑来挑去”。

回望读研的那几年,那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命体验。人类学本身要观察异文化,颜西曾去云南哈尼族村寨做田野。在那里,人们的命运似乎并不受自己掌控——收入是不确定的,因为收成看天、生计随季。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衣食住行都依赖于自然的恩赐。这种“不可控”,反而孕育出一种更平和、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