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跌价900倍,连一瓶矿泉水都比它贵
别以为更高效就能节省燃料——那只会让我们烧得更多。

AI成本暴跌曲线。满足MMLU≥42的最便宜模型,从GPT-3的60 美元/百万token,到GPT-3.5-turbo的0.5美元,再到Llama 3.2 3b的不到0.1美元。
当时,他指的是蒸汽机。但160年后,这句话正在AI身上重演。
当模型价格不断暴跌,我们以为这是「省钱的时代」。
但事实是,成本下降,只会让人更舍得用。
以前一家公司买算力要开会审批,现在连中小企业都能一键调用GPT-4 Turbo;以前一个人谨慎地在ChatGPT里问十个问题,现在开着十个标签页狂跑脚本。
AI不再是工具,而是一种「无限续杯」的资源。
微软CEO Satya Nadella也在采访中提到:
杰文斯悖论又回来了:AI越高效、越便宜,人们就越离不开它。
AI正从「高端智能服务」变成「新公共设施」——像电、水、Wi-Fi一样,人人都在用。
这就是所谓的「AI版杰文斯悖论」:当使用变得太便宜,人类就不再节制。
用得越多,依赖越深。
于是我们看到,企业大规模调用模型跑A/B测试;创作者用AI做批量生成;研究机构反复微调模型;开发者开着十几路并行推理。

每一次降价,都会带来新一轮「滥用」。每一次效率提升,都会导致新的浪费。
而算力、能源、芯片也在这种「上瘾式增长」的过程中,被重新吞噬。

机器越来越聪明,人反而成了「奢侈品」
AI价格一路下坠的同时,一种奇怪的反差正在发生:算法越来越便宜,但人工越来越贵。
在美国,一小时的家政服务费,涨到了45美元;英国的管道维修师傅,时薪甚至超过了律师。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AI成本暴跌曲线。满足MMLU≥42的最便宜模型,从GPT-3的60 美元/百万token,到GPT-3.5-turbo的0.5美元,再到Llama 3.2 3b的不到0.1美元。
当时,他指的是蒸汽机。但160年后,这句话正在AI身上重演。
当模型价格不断暴跌,我们以为这是「省钱的时代」。
但事实是,成本下降,只会让人更舍得用。
以前一家公司买算力要开会审批,现在连中小企业都能一键调用GPT-4 Turbo;以前一个人谨慎地在ChatGPT里问十个问题,现在开着十个标签页狂跑脚本。
AI不再是工具,而是一种「无限续杯」的资源。
微软CEO Satya Nadella也在采访中提到:
杰文斯悖论又回来了:AI越高效、越便宜,人们就越离不开它。
AI正从「高端智能服务」变成「新公共设施」——像电、水、Wi-Fi一样,人人都在用。
这就是所谓的「AI版杰文斯悖论」:当使用变得太便宜,人类就不再节制。
用得越多,依赖越深。
于是我们看到,企业大规模调用模型跑A/B测试;创作者用AI做批量生成;研究机构反复微调模型;开发者开着十几路并行推理。

每一次降价,都会带来新一轮「滥用」。每一次效率提升,都会导致新的浪费。
而算力、能源、芯片也在这种「上瘾式增长」的过程中,被重新吞噬。

机器越来越聪明,人反而成了「奢侈品」
AI价格一路下坠的同时,一种奇怪的反差正在发生:算法越来越便宜,但人工越来越贵。
在美国,一小时的家政服务费,涨到了45美元;英国的管道维修师傅,时薪甚至超过了律师。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AI跌价900倍,连一瓶矿泉水都比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