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跌价900倍,连一瓶矿泉水都比它贵

AI通缩时代的人类通胀:维修工的工资曲线。2020–2025年美国各类技术工种年薪变化,空调维修(HVAC)工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中位数。
一个搞机器学习的工程师,也许只需要几分钱跑完推理;但一个修机器的工人,却要几百块才能上门。
这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被经济学家预言过的必然。
上世纪60年代,杰文斯提出了鲍莫尔成本病理论。

他发现,生产率越高的行业(比如制造业、科技业),价格越容易下降;而那些无法提升效率的行业,如演奏、教学、护理、修理反而因为要留住人,被整体经济的工资水平「拖」着涨价。
简言之:效率的红利,会让低效率的工作更贵。
把这个模型搬到今天,不难发现:AI是典型的高生产率行业,效率提升一千倍,成本暴跌百倍;
但那些无法被AI替代的领域:教育、心理咨询、手工维修、养老护理反而被卷入涨价潮。
就像a16z在分析中写的:
技术的通缩,往往制造人类的通胀。
当算力变成自来水,真正稀缺的,就只剩人类的时间、情绪和在场。
所以我们看到:算法在贬值,人格在升值。
能被自动化的工作,价格一路下滑;需要「人类气息」的工作,反而成了新时代的「奢侈品」。
这或许就是AI时代最讽刺的悖论——当机器越来越聪明,做一个「人」,反而变得最贵。

技术在降价,权力在集中
| 分享: |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




AI跌价900倍,连一瓶矿泉水都比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