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在他看来,动画就是他的人生!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在他看来

  动画即人生

  作为学习者与研究者


  他出国留学深造

  成为知名动画编导及画家

  作品已被多个美术馆、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作为创作者

  直到现在还保持着高昂的创作热情

  他曾是加拿大电影局成立以来

  第二位华裔动画导演

  多部动画作品都在国际上屡次获奖并入选

  近百项电影节及比赛

  

  能进入NFB作为动画导演

  是无数动画人的梦想

  作为教育

  曾任浙江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此外他还策划并组织了

  中国第一部

  由高等院校师生独立创作的

  影院级别的动画电影

  



  他就是今天wuhu的嘉宾

  

  常虹老师

  那接下来大家就通过今天的专访一起来看看应该如何看待学习动画这件事吧。

  wuhu专访第228期

  嘉宾 | 常虹

  采编 | 白白酱

  

  一

  首先谢谢老师您为我们带来了这么多部优秀的动画,请您先从十年前完成的动画短片《山村情》的创作谈起吧。

  常虹:

  这部影片是2008年完成的,距今刚好十年。我一直认为独立动画的创作必须是有感而发的,因为一部动画影片,即使是一部几分钟的短片,从创意到制作都是需要耗费作者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及财力的。一部原创动画短片的投入往往是需要用年为单位来计算的,我见过国外有一部9分钟的动画短片用了七年的时间完成。不论时间成本多少,独立动画短片的创作更看重创意的独特,更要求制作的精良。

  

  《山村情》这部短片的故事创意源自于2006年,是我带领学生去安徽农村写生时所得到的感受。当时看到十分有文化底蕴和风光秀美的徽州山村里的人口基本都是以老人和儿童为主,尤其是儿童,因为父母基本都外出去了城市里打工,他们也就成了农村的“留守儿童”。于是我以这个真实感受为基础创作了一部12分钟长度、表现留守儿童的短片。这部动画片制作的时间比较短,动画基本都是在周末和每天下班的晚饭后画的。因为故事里有一段是有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内容,因此就赶在这年完成了。



  

  

  

  这部影片是采用二维手绘的方法,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徽州的图片,今天看来还是有些粗糙,但在当时的条件和时间下,也只能说是尽到努力了。

  

  影片完成后基本的反应还是比较好的。

  在国际上入选了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角单元,还被选入了日本中学辅导教材《我与世界》。获得了美国底特律独立电影节动画片大奖,加拿大奥肯拿根国际电影节最佳国际动画片大奖,美国2011 Kids First国际儿童电影节(独立动画,12-18岁单元)一等奖等九项大奖,入选了包括丹麦第24届奥登塞国际电影节,美国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2009,阿根廷布依诺斯爱丽思第1届阿克斯通思国际动画电影节,第23届新加坡国际电影节和新西兰阿嘎马国际短片电影节在内的多项国际电影节和动画电影节。

  



  

  在国内获得了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2008年度浙江省影视动画二等奖”, 第10届四川电视节“金熊猫”奖国际动画作品特别提名奖并在中央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播出。其影片的装置作品还入选第4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和浙江省美术作品展。

  

  

  二

  您策划的动画电影《梦幻列车》也获得11项国内外知名动画大奖,28次入选世界知名电影节,它作为中国第一部全部由高等院校师生独立创作的影院级别的动画电影,它的意义和影响有哪些?您最初组织并策划这一项目的初衷是什么?而且您是出于哪些原因选择了这十部作品呢?

  《梦幻列车》预告片

  常虹:

  现在回想2015年完成的这部动画电影的策划和制作,仿佛不太像是一个完美的商业项目案例,倒更像是一件即兴且顺其自然的艺术作品的创意和制作过程。

  



  其实这部影片是从一部五集合成的、有45分钟长度的、以经典民乐为主题的音乐动画片中国梦幻曲》演变和发展而来。由于《中国梦幻曲》这部影片当时进行的十分顺利,被浙江省文化精品工程立项,完成后还获得了省里“五个一工程奖”和杭州国际动漫节的“金猴奖”等荣誉。

  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影片的长度不长也不短,作为短片是长了一些,作为长片还短了一些,播放的市场比较狭窄,于是我就有了做一部影院长片的想法。

  经过与于瑾、张振兴、钱博弘等几位主创人员的商量,决定把《中国梦幻曲》重新构思、改编并制作成一部90分钟长度的动画影院长片,定名为《梦幻列车》。

  

  动画电影《梦幻列车》的故事是以一位海外长大的华裔女孩琳琳的中国之行作为主要线索,通过她旅行时在一部行驶中的列车车厢内的所见所闻,衍生出一些十分神奇的经历。影片展示出一个个独特的艺术层面,运用动画特有的艺术和技术手段传达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人文情怀,影片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浓郁的艺术感染力。

  整部影片是由十个小故事有序相连而成,全长约85分钟。片中的人物对白不多,背景音乐基本采用中国传统的名曲为主调元素。影片如歌、如画、如诗、如梦般的视听感受足以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产生共鸣。

  我的基本想法就是要与大家一同来创作一部与众不同的动画影片,因为独特的创意和艺术表现才是一部艺术动画电影的灵魂所在。我的一个观点就是,如果可以把艺术做到高点和极致,其实也就是商业;反过来讲,如果把商业做到极致,它也就是艺术。

  

  动画《雨?荷花》中部分动作

  

  《梦幻列车》入选德国慕尼黑国际独立电影节(2015)

  《梦幻列车》从立项到完成,前后花了足足五年。参与的主创人员都是来自浙江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他们既专业又业余,所谓专业是指他们都在高校内教动画、学动画,所谓业余是说他们只能用业余时间来进行这部动画影片的创作。



  影片中的十个部分分别是由不同的作者创作而成,动画的制作手段也各不相同,充分发挥的动画自身的表现力。

  

  《小鱼灯》 沈一帆

  这些短片分别是,《梅花》,作者:于瑾、方建国;《阿炳》,作者:张振兴;《小鱼灯》,作者:沈一帆;《雨?荷花》,作者:常虹;《月牙五更》,作者:钱博弘、郑方晓;《春闺梦》,作者:常虹;《园丁》,作者:许新国、金煜;《蝶》,作者:张振兴;《复仇的靴子》,作者:曾青青;《清园梦》,作者:常虹。

  

  

  三

  《梦幻列车》这十部作品都画风各异,各有特色,比如《雨?荷花》的意境,《小鱼灯》的灵性,《蝶》的哲理,《梅花》的抒情等等,每个片子风格跳跃度都很大,艺术个性鲜明,请老师您结合这部作品的特点分析和介绍一下你们独特的创作方法和经验?

  常虹:

  《梦幻列车》这部动画影片的创作过程十分艰辛,里面的酸甜苦辣只有参与的人才会知道,但是结果也让大家很欣慰和高兴。如果说这部影片能有一些成果,那应该是我们不断讨论、碰撞的结果,包括每一部影片的内容和制作以及总体节奏的安排都是在一个充分讨论和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下来的,是一个集体创作的结晶。

  



  如果说我们在创作《梦幻列车》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有些什么经验,我可以说有两点是比较重要的。

  一是在大的框架确定之后,让每一位主创人员都能够充分的发挥他们创造潜力和才华。因为对于这样一部几乎零现金投入的影片创作来说,创造者的激情和创造力就是头等重要的因素了,因此我们每一位参与的成员都把影片当成是自己的作品,这也是一次尽情释放个人艺术表现的大好机会,大家尽可能的把自己的影片做得最好。由于主创人员都是在不同的院校工作,就定期安排大家碰面和讨论,在作品上既融入主体又相互区分,同时也要相互学习,使每一段从故事到动画都是保持在一个比较平均水准之上,做出我们这部影片的特点。

  

  《复仇的靴子》 曾青青

  二是我们制定一个比较好的权利与义务结合的合作制度,同时我们还用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让参与的主创人员可以轻装上阵,没有后顾之忧。

  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制度,把每一个人的版权、工作内容和时间,以及收益等都十分透明的摆在项目开工的前面,我们选择导演和剧本,导演也选择项目,让双方都可以自由结合。选择后的主创人员就都对自己的工作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这样就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猜忌和纠纷,让项目从开头到结束都保持一个和谐舒服的气氛,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雨?荷花》 常虹

  这部低成本和比较高质量的影院动画长片在完成之后还是收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首先,收回了成本并有所盈利。二是在国内外获得了11项动画大奖,其中包括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电影节优秀动画片金奖,希腊第10届雅典国际动画电影节动画长片三等奖,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国际电影节动画电影大奖,以色列Near Nazareth Festival(NNF)国际电影节动画电影大奖等奖项,还入选了28项国际电影节。三是在浙江少儿频道播出并出版了大型文献画册及儿童绘本。四是锻炼了团队,实际了解了动画制作和发行市场。

  



  

  

  

  

  四

  老师您在1982年毕业后留鲁迅美术学院任教,1988年前往日本东京都多摩美术大学版画系研究生部进修。1989年移居加拿大,于1997年开始担任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动画导演。能进入加拿大国家电影局作为动画导演是无数动画人的梦想,《二胡》便是您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NFB)作为动画导演创作的吧,该短片让人印象非常深刻,从作品中能感觉到您对中国元素的运用,就请您分析一下《二胡》是如何在这种机缘巧合的环境中创造的,此片在国外放映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常虹:

  进入加拿大国家电影局担任动画导演是我专业人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点。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简称NFB,一直是加拿大人引以为荣的艺术机构。它在世界影视行业,特别在动画行业里享有很高的威望。



  我有幸于1997年开始在加拿大国家电影局里工作,在这之前曾工作在BC省(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一些动画公司。我在电影局的主要工作是创作8分钟的动画片《二胡》。这是我独立编导创作的一部短片,它的故事讲述了来自中国的一对父女在加拿大的遭遇,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移民的生活。


  

  加拿大电影局一般是每隔一两年就会进行一次剧本评选,从独立动画艺术家送交的近千份的动画剧本中挑选十几部,进行培养式的加工。最后确定几部进入制作程序,其他的就被放弃。由于每年电影局资金预算的不同,只能有几部动画片可以进入到下一阶段,我是幸运者之一。

  

  我的剧本在经过初选之后,NFB就与我开始讨论这个影片的观众定位,然后根据观众定位来修改剧本。我原本创作的只是一个大人的故事,但后来双方觉得这个故事给儿童看也许更有意义。于是又加进了一个小女孩,这样就成了父女两人的故事。到了这个阶段,NFB聘请了专业的调查公司对剧本进行市场调研。他们把演示剧本拿到中小学校去播放,收集他们的反映。

  反馈的信息基本上是很正面的,但也有一些信息引起我们注意:一是小学生比中学生更喜欢看动画;二是孩子们更喜欢看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剧中形象。于是我们就把剧中的主要角色确定为上小学的女孩。那时,我与电影局在剧本的修改上存在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最后的修改基本是以NFB的意见为主的。

  

  分镜头剧本基本确定后,我又第二次制作了分镜的演示稿,大致效果也是比较好的。

  NFB对这个题材和内容也是持肯定的态度,同时,他们决定把几部动画片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为孩子们的系列动画片集,每一集可单独播放,也可连续成一组。于是我的这部短片就进入了制作阶段。我终于成了加拿大电影局成立六十多年来的第二位华裔动画导演。



  

  一般来说,NFB在审核影片的内容时是十分小心和谨慎的,但在艺术手法上是任由艺术家自由发挥,他们从不干涉并且鼓励有个性的艺术探索,因此,他们动画制作的周期也相对比一般的动画公司要长,我认识的一位动画导演曾用了七年的时间为NFB制作一部15分钟的动画短片。

  对每一位在NFB工作的艺术家来讲,都很珍惜这一难得的机会并为之刻苦而敬业。

  

  NFB的制作人也都十分的负责并且具有专业素养,他们不为名利,默默地为艺术家们服务,他们的角色不但是老板,也是朋友和管家。我的责任制片人George Johnson先生具有二十多年的影视、动画方面工作经验,参与和制作过上百部的影片。

  NFB在资金的运用上也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NFB是政府的机构,所花费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自纳税人,因此他们的举动都是在舆论和公众的监督下,有很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我在NFB工作的几年里,几乎看不到现金,连每月的工资支票都是从总部直接寄到家里。NFB付给艺术家的费用和对于影片投入的预算都远远高于一般商业机构,所使用的制作设备和软件等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可见加拿大政府对动画业的重视。

  

  《二胡》这部影片在制作过程中是以我为主,在另外三位加拿大的艺术家(两位动画助手和一位电脑艺术家)的帮助下,用了两年半的时间顺利完成的。记得在后期编辑第一稿完成后,NFB又委托调查公司到学校去放映,进行调研,反馈的信息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

  当时由于我的这部影片没有对话和画外音,加上影片最后的剪编使节奏加快,比分镜的演示稿短了近两分钟,有一些小学生提出看不懂故事的背景。对此我们又进行分析和讨论,决定加入画外音。我特地找了一位从北京移民温哥华的小学生录制了画外音。

  



  影片完成后也被制成录影带,连同我绘制的一本彩色连环画一起发行到加拿大全国的中、小学校和公共图书馆。因为加拿大的观众和读者都比较喜欢与作者有面对面的交流,所以我曾参加过多次影片、图书的放映和出售仪式。

  这部影片到目前为止已入选十几个国际电影节和国际儿童电影节,并获得了美国哥伦布国际电影、电视节铜奖和芝加哥国际儿童电影节杰出贡献奖。同时影片还在加拿大国内各大城市巡回放映,目前也发行到美国英国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所列的这些工作和活动都是由NFB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策划完成的。

  回顾在NFB的经历,尤其对能与许多优秀的动画艺术家和制作人在一起工作,感触很多:机遇难得,受益匪浅。

  

  

  五

  回国后您一直在为教学的事操心,却一直坚持带领团队继续创作动画,可以请常老师您简单介绍一下《潘天寿》和《八音盒》这两部作品的主创团队和创作动机吗?为什么想表达这样的一个故事呢?

  《潘天寿》正片

  常虹:

  动画短片《潘天寿》是2004年完成的,《八音盒》是今年(2018年)刚刚完成,两部影片相隔十四年,但是却有许多联系。这两部动画片有一个共同的背景特点,就是影片的内容都描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十年动乱”的文革时期的悲情故事。

  

  《潘天寿》这部影片是当时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建院75周年的校庆作品,历时不到一年时间完成。《潘天寿》这部艺术动画影片融汇手绘、三维、水墨、实拍等多种动画技法于一体,是部只有五分半钟的短片。



  当时选择这样一个悲剧的主题来做的动画案例还是不多的,其主要原因一是我自己也是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经历者,虽然当时年岁还小。二是潘先生的作品也是十分适合水墨动画的表现。当时从创意到制作都是比较匆忙的,也有不少美院的师生参加了创作团队,除我之外团队中的大多成员都是第一次做动画。


  

  影片完成后的反响还是比较好的,入选了包括法国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克罗迪亚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德国莱比锡纪录片及动画电影节和柏林短片电影节等十几项国际顶级的动画节展,还获得了日本“RETAS”国际动画大赛的最高奖项“东映动画大奖”及墨西哥第5届Voladero2004国际电影节优秀奖等荣誉。

  

  今天回头来看《潘天寿》这部影片的主要意义不是在影片得到了什么荣誉,主要的意义还是在于影片的创作思路是我一贯的方法,就是尽量的从自身的生活感受和亲身经历出发,在作品中释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只有自己感动的作品,才能去感动别人。

  《潘天寿》这部动画作品与其说是在表现潘先生最后的人生经历,还不如说是表达了我自己对他所处的那个历史背景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创作思路和方法也就延续到了我刚完成的动画影片《八音盒》。

  

  没有甲方委约和限制的独立动画作品创作是一件十分令人着迷的事情,虽然在制作的过程中的体力的付出是十分辛苦的,但是从创意到制作的整个过程来看其中还是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艺术处理将画面与人物感受生动地联系在一起

  这部11分半钟的动画短片《八音盒》的故事剧本几年前就开始编写,原始的创意也是来自个人的童年生活和真实的历史场景,其主题是要通过一个悲情故事来讲述一种突然极度动荡的社会环境如何对一个11岁的孩子产生的巨大心理影响。

  短片还是采用我一惯的二维手绘的动画表现方法,动画片从故事版、分镜剧本到原画、动画、背景和后期的特效基本都是我一个人来完成,全部过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可以用“辛苦并快乐着”来形容这一段日子。在此还是要感谢帮助过我的工作伙伴们,包括作曲家孙建国老师,杭州“声无界”后期音效工作室年轻的朋友们,在影片预算很低的情况下他们也能够十分专业的尽心尽力,让我十分感动。

  

  把一部动画短片当成艺术作品来做,就不免会被冠以“小众影片”的头衔,我认为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事。我的想法是简单的,我的作品必须是从自己的心里诚实地流淌出来,当它面对的无论是大众还是小众的时候,都会问心无愧。

  《八音盒》预告片

  

  六

  常老师的动画作品一直保持着您特有的风格,这离不开您多年的创作经验,而且在动画中以及您的绘画作品中,您笔下的各种动物和鸟类都非常有特色。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您在动画和绘画创作风格的形成和心得吗?

  常虹:

  我在评价一部动画作品的水平时是看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看创意的独特,另一个方面是看动画制作的精良程度。在评价绘画作品时,主要还是看是否独特。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当一个画家是我儿时就有的梦想。



  我很有幸于1978年考入了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也一直没有离开这个行业。但是,一直有一个苦恼和纠结,就是如何在艺术创作中找到一种自己感兴趣又能够具有独特表现个性的作品面貌,多年以来,我一直在不断摸索。最近画的一批水墨画,我也称之为水墨漫画,可以说是我做动画之余的休闲即兴之作。

  放到朋友圈里,大家看了之后都给予了许多鼓励、支持和期待,这也是激励我画下去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我从传统的动画制作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使我在绘画的材料上也发明了一些独特的表现方法并使画面产生了一些比较独特的视觉效果。

  这样也就使我可以游走在动画与绘画之间,既找到它们各自的乐趣,又可以把它们融合起来;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借鉴、相互补充。这些画的内容十分通俗,我就不多做解释,因为大家一看都会懂。

  

  “正在开会的鸟”

  

  “也想乘坐一下高铁的鸟”

  

  “狂爱自拍的鸟”

  



  “一只选择了苟且,另一只还在想着诗和远方的鸟”

  

  “期盼春天早点到来的鸟”

  

  

  七

  老师您2002年回国,作为主要践行者,参与创建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动画专业,曾任中国美术学院视觉艺术学院影视动画系创系的主任、副教授、教授,还在浙江工业大学艺术学院还担任过院长和学科带头人。那么,在老师您回国后这么多年的创作历程中,您是如何看待当今动画教育行业中学生的一些问题?

  常虹:

  我经常告诉我的学生,能学好动画的一个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就是三个字:“我喜欢”,或者是“我愿意”。如果你不喜欢或者学习这个专业是父母的愿望或其他什么原因,那么做动画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没有快乐。因此,大学专业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并找到这其中的乐趣,让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我的感受是学习艺术和从事艺术这一行业是会有一种苦行僧般的“宗教”情节和不可自拔的“成瘾”状态,它可以让你不顾一切的相信它并愿意为之奉献自己的一生。

  



  《雨?荷花》片段

  本来做一件你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个十分快乐的事情,但是目前一些青年学生还是处在很焦虑的状态,这其中有两种情况是比较令人担忧的。

  一种是比较浮躁的心态,自己看了几本所谓的动画着作或影片?就自以为已经搞懂了动画,不求甚解和不愿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一些人甚至口气很大,眼高手低。但最大危害就是不愿意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做作品和搞研究。做过动画片的人都知道,动画是看起来轻松,但做起来是很辛苦的,没有一点喜爱和毅力都是干不了这一行的。

  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同学很想一夜成名,甚至是把拍电影、做动画当成是一场人生的豪赌,有的还搭进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是目前有些国际上的电影节是比较喜欢这一类的赌博,利用这些素材来制造话题,控制话语权,甚至可以是“指鹿为马”。我认为这对于正在成长阶段的动画学子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

  当然另一方面来讲,目前国内的动画领域为年轻动画人提供的平台还是比较单一和稀少,以参加比赛和评奖为例,还不能做到十分多元和公开、公正,这样就不能让每年都有的全国近千所高校的动画毕业生的毕业作品有一些展示的空间和窗口。

  了解做艺术的人的品性就会知道他们最大的渴望就是展现自己的才华并被认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动画教育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评价也是促进动画教育的发展,调动动画学子积极性的很重要的方面。

  我也经常受邀担任评委,参加给作品评奖的活动,但是我心里是明白给一件动画作品或一件艺术作品评奖是一件比较棘手,甚至是十分困难和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文艺作品和产品是完全不同于体育比赛,相差0.1秒也是可以明确地分出第一名和第二名,对于一部动画片或一部电影来说就是一个可以见仁见智的事情。

  因此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宽容度也是能够鼓励年轻人创意、创新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担任印度儿童电影节评委

  (印度 海德拉巴 2016)

  对于我个人来说,做动画和做艺术是同一个道理,是一种人生,是一生的事业和爱好,就是在这个过程里面可以让自己得到无限的快乐和满足感,在这种快乐和满足感面前,所谓“名”和“利”就都是浮云。

  谢谢常虹老师的精彩分享

  动画小伙伴们现在可以自问一下

  自己是否真的喜欢动画?

  既然喜欢

  那就全力以赴!!

  



  

  —END—

  

  wuhutalk,微信ID:wuhu-talk

  想了解更多欢迎微信搜索关注:wuhutalk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