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Lipont Place力邦艺术港:活动场地租赁,拍摄场地租赁!

生活再艰难 都不要成为这三种父母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上周末,电影《少年的你》爆了,被很多影评人赞为“21世纪以来大陆最好的华语青春片”。37万人,在豆瓣打出了8.4分的高分。

  

  周冬雨搭配易烊千玺,两人的演技加上压抑的故事,看完后有人说哭完了两包纸巾,有人说“很想哭但又压抑得哭不出来”。


  大概每个人都能在这部电影里看到自己的青春,以及这背后的家庭。

  01.青春,有时候很糟

  说到青春,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是阳光、温暖、朝气,但这部电影里的青春,从头到尾充斥着眼泪、伤痕、压抑、残酷、现实。

  但你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一部分人真实经历过的十六七岁。

  

  女主角陈念是听话的优等生,每天拼命学习的唯一动力,就是去北京上最好的大学。

  但就在距高考只剩两个月时,同学胡小蝶因忍受不了同学的霸凌跳楼身亡。胡小蝶的死,改变了陈念的命运——她死后,霸凌的对象轮到了陈念。

  校园霸凌有多可怕?十六七岁的孩子,可以有多“坏”?

  陈念的椅子被泼上红墨水,下楼时被推下楼梯,放学后被堵在巷子里打,就连回家,那些人也会在她家门口拿着小刀等她。

  关键是,没有任何人帮得了她。

  

  父亲不知去向,母亲自身难保,老师管不到学校之外,警察无法给她24小时的保护,除了忍耐到高考结束,她没有任何办法。

  她一心只想通过考大学改变命运,但她就是这么倒霉,偏偏无力反抗,只能任人宰割。

  直到她遇到了一个叫小北的混混,同样的年纪,同病相怜——她在学校的边缘,他在社会的边缘。



  

  小北经常不是打人,就是被别人打,脸上很少有不挂彩的时候,没读过什么书,也没钱,靠给别人当马仔养活自己。

  可是优等生和小混混,却因为内在同样的伤走到了一起——同样不被接纳,同样遭受暴力,同样以手无寸铁的姿态对抗世界。

  两个少年像是终于找到了一个依靠,他保护她,给她危险的生活一点安全感;她指引他,给他灰暗的生活一点希望。

  很多人问,是什么让原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少年,变成了这样,只能像两只惊惶的小兽一般,抱团取暖,舔舐伤口。

  是同学太坏?老师不作为?警察太无能?社会太险恶?不,陈念和小北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没有来自父母的支持,只能单打独斗,一往无前。

  这部优秀的青春片,说的是少年,拷问的是家庭。

  

  02.青春,如何一点点变质青春最残酷的阴影,大多来自家庭

  ,就像陈念从未出现的父亲,无能且不成熟的母亲。

  她会在写作业的时候突然关掉家里所有的灯,不敢出声,因为找母亲要债的人又来了。陈念被同学欺凌,母亲却全然不知,因为她又去外地躲债了。

  她母亲常说的话是:

  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妈。

  算妈欠你的。

  你一个小孩子家,他们不会把你怎样。

  一个不负责任不懂事的母亲,有时候会养出一个格外懂事的孩子,比如陈念。

  她会在自己满身伤的时候给母亲打电话,不说自己如何被欺负,只问“你的钱还够用吗”。因为她知道,所有身体的伤心里的痛,母亲都无法帮她承担一分一毫。

  



  而小北,比陈念的境遇更糟糕,他这样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爸跑了,我妈带着我活不下去,她也没什么本事。后来她认识了一个男的,那个男的不要她,因为有我。

  有一天她从外面买了肉包子回来,我高兴啊,肉包子不是每天都能吃的。可是我吃着吃着,她就开始打我,一边哭一边打。

  我后来回去找过她,她搬家了。

  典型的所谓的“问题孩子”成长的家庭构造。小北几乎从未得到过父母的爱,小小年纪就要学会成人世界的灰暗规则,满身戾气,不是打人,就是被打。

  

  陈念问被打得满脸是伤的他:“疼吗?”他说:“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从小不被爱的男孩,因为得到了少女的一点关心,就甘愿为她赴汤蹈火,而这一切都来自原生家庭投下的阴影。

  陈念如此,小北如此,另一个成绩优秀却总是霸凌别人的女孩魏莱,也是如此。

  

  魏莱来自物质条件优渥的家庭,父母却也是失职,比如父亲在她高考失利后,一年不跟她讲话,母亲听说她欺凌同学也只是一味袒护:

  我们家孩子不是那样的人。

  为什么不去调查她同学的父母,怎么他们家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就那么差?

  与其说青春是残酷阴暗的,不如说这几个少年的家庭就没有阳光,颠沛流离的人生,在原生家庭里就已经写好的基调。


  03.走过青春,长成大人

  原生家庭是我们来到世上的第一把保护伞,当这把伞早早就坏了,雨水来临,我们只能被浇得满头满脸。

  无疑,电影中的三个少年都拿到了一把坏伞,父母给他们的,就是三种典型的自带创伤的原生家庭。

  陈念的“无能”型父母。

  不能给孩子好的成长环境,还把下半生的希望都押在孩子身上,典型语录是“是妈妈(爸爸)没能力没本事,以后我们就都指望你了。”

  小北的“冷漠”型父母。

  一直对孩子不管不顾,不曾尽到身为父母的责任,孩子的过去他们不曾参与,孩子的未来他们也毫不关心。

  



  魏莱的“溺爱”型父母。

  相信自己的孩子就是最优秀的,不能接受孩子的失败,典型语录是“我们家孩子不是那样的人,肯定是你们家孩子有问题”。

  而这样的父母,大多也喜欢不顾孩子的想法,单方面控制孩子。

  这三种父母,有大多数失败家庭的影子,我们可能也都见过这样家庭走出来的孩子。

  他们被父母带到这个世界,却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单打独斗,自己长大,要么成为隐忍懂事的陈念,要么长成横冲直撞的小北。

  

  这部电影,是我们曾走过或者旁观过的青春,让我们更熟悉的,是很多携带创伤向前的人,所成长的家庭。

  前几天,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父母看完《少年的你》后的反思,他们意识到自己要跟孩子共同成长,也担心孩子曾经受过这样的委屈。

  

  很多事情就是如此后知后觉,父母觉得孩子总会走出青春期,总会长大,这段时间过去就好了。

  但是,这并不代表长大的人,就是一个健康快乐、没有伤痕的成年人。就像陈念说的:从来没有一节课教过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我们的成长,总是免不了吃很多只有自己知道的苦,被欺负过,被骗过,被不公平对待过,最终我们会变成怎样,就看最初的家庭能给到怎样的支持。

  这部电影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问号:我们要怎样保护我们的少年,保护他们易碎的青春,让他们放松地呼吸,更自由地生长?

  也许,家庭就是这一切的起点。

  愿每一个少年,都能长在阳光下,走在春风里,不必受伤,不必躲藏,如同最后的陈念和小北。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Copyright © 加西网,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