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Lipont Place力邦藝術港:活動場地租賃,拍攝場地租賃!

中國留學生沒了 世界名校排名不保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文 戈多

  

  2021年,7所澳大利亞大學可能跌出“世界大學前100”的排行榜。/Pixabay


  中國留學生沒了,“世界名校”搖搖欲墜了。

  疫情爆發之後,中國留學生被困國內,西方大學的“搖錢樹”隨之折斷。

  英國13所大學面臨破產,損失高達190億英鎊;美國大學財務危機深重,靠減薪、裁員、推遲項目緩和危機;澳大利亞教育市場全線崩潰,被迫大幅度削減支出。因為新冠疫情導致的中國留學生數量的銳減,把歐美各大高校推進了史無前例的“至暗時刻”。

  更出乎意料的是,少了中國留學生,多所名校在世界大學排行榜上的位置也坐不穩了。根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4日的報道,由於赴澳中國留學生的急劇減少,澳大利亞各所大學財政緊張,科研資金或被大幅削減,進而可能讓7所大學跌出“世界大學前100”的排行榜。

  

  少了中國留學生,多所西方大學深陷財政危機、運轉失靈。 /圖蟲創意

  沒錯,你以為靠“學術能力”PK產生的世界大學排行榜,因為中國留學生的撤退,露出了和資本的近親關系,面臨大規模洗牌。

  事實上,大學排名早不只是“學術”的事兒了,它已然成為一門“產業”,且時刻牽動著政府決策、高校發展的神經。為了在世界排名上爭得一席之地,西方大學無一例外地都被卷入了資本的軍備競賽——不管高校樂不樂意,從科研資金到基礎設施,都需要瘋狂砸錢。

  中國留學生,便成了“世界大學排名”賽場外的“財神”。

  對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16年就發出質疑:世界大學排名是否給高等教育帶來的弊大於利?

  

  各大世界大學排行榜,已經成為學生們的擇校聖經。

  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對“大學排名”的狂熱信仰始終沒有消退。它像是一場高燒,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行業持續發作。

  中國留學生,

  西方大學的“天使投資人”

  不誇張地說,歐美飛速發展的教育產業,靠中國學生撐起了半邊天。

  “中國留學生不返澳交學費,澳洲大學的新樓都蓋不下去了”,疫情爆發以後,赴澳留學生急劇減少,澳洲各所大學的財政受到重創,實施中的建築項目因為缺錢而停工。

  

  《悉尼先驅晨報》的報道:疫情期間,大學財政低迷,學校建築項目被迫擱置。/截屏

  試問,中國留學生到底有多能“打”?在英語國家的一些大學課堂上,中國面孔已經占到了大多數。

  BBC的調查顯示,從2008年到2018年間,赴美留學中國學生數從10萬人增長到35萬人。如今,在美國的3個留學生中,平均就有一個是中國人。

  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ESA)發布的報告顯示,2019學年,在英的中國留學生超過12.03萬,約為第二大生源國印度學生數的五倍。

  此外,中國留學生每年給英國貢獻17億英鎊(約合人民幣150.6億元)的學費收入。這是什麼概念呢?英國熱門大學的總收入,有超過1/5都來自中國留學生的錢包。

  

  英國熱門大學的總收入,有超過1/5都來自中國留學生的錢包。/微博@倫敦大學學院-國際學生辦公室

  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體系,則是英語國家中最依賴中國留學生的。

  2018年,澳洲“八大”高校中的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莫納什大學3/1的收入都來自國際留學生,其中,中國學生為第一大金主。

  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校長格雷格·克雷文表示,中國留學生為澳大利亞每年的教育創造了70億澳元(約合人民幣348億元)的收入。

  歐美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熱情擴招,恰是全球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結果。

  自2010年起,英國政府全面啟動了針對高等教育的 “經費削減方案”——大學預算削減高達40%。過去10年間,大學的科研經費減少了12.8%。澳大利亞也是如此,在過去十幾年間,政府不斷縮減用於高等教育的資金。

  

  歐美大學對中國留學生的熱情擴招,恰是全球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結果。/pexels

  大學成了一個娘不親爹不愛的“孩子”,被拋給了國際市場。

  面對如此大的財政缺口,歐美大學只好通過擴招國際留學生、從留學生身上“薅羊毛”,來彌補公共經費的缺位。

  然而,過度依賴國際學生給這些英語國家的大學帶來了不可估量的隱患。一場疫情導致的留學生規模的縮小,就足以讓這些大學深陷財政危機、運轉失靈。

  科研資金告急、高校教職崗位流失、政府補助遲遲申請不到……

  倫敦帝國學院校長加斯特指出,政府把支持學術工作的責任都轉移給了國際留學生,讓高校的抗風險能力變得不堪一擊。

  當然,最為致命的是,當國際學生的學費變為高校科研資金的基礎,學術的前途就變得風雨飄零。

  

  一場疫情導致的留學生規模的縮小,就足以讓這些大學深陷財政危機、運轉失靈。/pexels

  大學排名,

  一場資本的“軍備競賽”

  高校科研資金不保,意味著名校們的世界排名可能也不保了。

  不久前,英國《每日郵報》就擔憂地寫道:因為中國留學生數量的縮減,澳大利亞高校科研資金受到重創,進而可能會讓7所名校掉出“世界大學前100”的排名。

  如果你以為大學排名只和學術能力掛鉤,那就太天真了。事實上,搞學術向來都是一場漫無止境的燒錢游戲。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火爆,更是加劇了大學之間圍繞資本的“軍備競賽”。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16年的一項研究,世界排名前200位的大學,平均年收入都超過20億美元。

  

  世界名校,哪一個不得財大氣粗?/維基百科

  的確,科研能力的前置條件就是砸錢。實驗室、儀器設備、試劑,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要把錢燒在什麼地方。加上科研項目周期之長、失敗次數之多,一個項目,動輒就需要上百上千萬的經費。

  那麼,如何能拉來更多的科研資助呢?

  學校的聲譽也至關重要。自我包裝、搞好公關,有助於吸引更多的資本,從而投入科研、提升學術能力。

  那這些錢從哪來呢?除了小幅度提升本國學生的學費,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從海外拉來“不差錢”的留學生。因此,人口第一大國中國“首當其沖”。


  關於世界大學排名如何把大學卷入“資本競賽”,美國名不見經傳的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的“逆襲”便是個好例子。

  

  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維基百科

  該校的招生主管威斯·瓦戈納則指出,為了能在U.S. News的大學排名上獲得更好的聲譽,美國各所大學都開始致力於為自己打廣告。花上億美元改善校園設施、擲重金建設超高水准的體育館,不過是為了讓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更具“吸引力”,從而引來更多的生源和經費贊助。

  緊追著U.S. News大學排名的指標,得克薩斯基督教大學在7年時間內,成功上升了37個名次。

  得克薩斯基督教大學的“策略”只是世界范圍內高校的縮影。縱觀全世界,那些“底子不錯”的高校都難免被卷入“蓋樓”、“拉贊助”的熱潮裡。

  拔地而起的豪華教學樓、至尊圖書館、五星級廁所,以及各種高科技基礎設施……各大高校爭先恐後地打造“神仙校園”,一出手就是上億美元,只是為了吸引國際留學生的注意。

  在澳大利亞中國留學生群體普遍持有一種“金主”但非“爸爸”的自覺:每當大學新蓋一棟樓,大家都會感歎一波——哇,這是拿我們高昂的學費和“掛科費”砸出來的。

  

  莫納什大學LBT教學樓,耗資2.25億澳元。/微博@AC建築創作

  這話不假,留學生需要繳納本國學生2到3倍的學費,每掛一門課便需要“重修”,也就是需要再支付平均超過4000澳元(約合人民幣2萬元)的重修費。

  如今,歐美高校的“市場化”越來越明顯,不少大學為了搶學生,甚至在官網上配備了在線人工咨詢和中英雙語服務。如果不仔細看網址,熱情的彈窗一出——“您好,有什麼可以幫您的呢?”,還以為自己誤入了黑心留學中介公司。

  世界大學排名的“暗箱操作”

  過去十幾年間,世界大學排行榜儼然成了全球高等教育的“風向標”。

  中國有多少大學能夠進入“世界百強”?國際排名上升or下降?出國留學選擇什麼大學?排行榜的變動,每年都牽動著我們的神經。

  但大學排行榜,從來都非我們想象的那般“理中客”。

  就拿我們最熟悉的“四大權威”大學排名榜來說,QS世界大學排名、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ARWU 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簡稱“上海交大排名”),它們背後都有商業機構的身影。

  


  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網站截屏

  令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全球第一個綜合性的大學排名——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最早是我們中國人的“發明”。

  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誕生於2003年,起初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編制發布,但自2009年起,商業公司——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接手了該排名的制定。

  同樣,2004年,由私人周刊《泰晤士高等教育》和國際教育咨詢公司QS共同出版的《年度世界大學排名》,也並非是“政府機構”或“非盈利教育機構”做出的評估。

  

  QS,是一家英國的國際教育咨詢公司。/排行榜logo

  上海交大創辦“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初衷,是為了給中國大學的發展做參考,以了解國內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之間的差距。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教育咨詢公司和媒體機構參與發布自己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暗箱操作”也開始悄悄潛入,進而讓大學排名榜的客觀性成謎。

  雖然“QS”、“泰晤士”這些排行榜的各項指標明晰,但是調查方法、篩選過程都存在很大的爭議。

  目前來看,四大世界大學排名都在強化西方中心——把英語學術期刊作為學術評價標准,不僅偏袒了英語國家的大學和學術研究成果,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強化了西方話語和價值觀念。此外,這些榜單無一例外地注重理工科,輕視人文學科。

  如果細看各個排行榜的指標,也會發現其中存在不小的主觀操作空間。

  

  QS大學排行榜的指標。/截屏

  例如,QS 世界大學排名側重學術領域的同行評價(占40%),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同行”有資格參與調查呢?

  根據台灣國立大學的學者黃慕萱的研究,QS在選擇參與者的時候,包含不小的“選擇性偏差”——英聯邦國家的問卷占所有問卷的32%,美國僅占10%,亞洲國家占12%。這解釋了為什麼英國的QS排名偏好英國的大學,而來自美國的U.S. News排名偏好美國的大學。

  

  英國大學,在QS上的名次要遠高於在U.S. News上的排名。/排名截圖

  其次,該研究也指出,QS問卷的應答率不到1%,選擇回復郵件、電話調查的往往是職級較低、空閒時間較多的學者,而非我們想象中的“學術大佬”,權威性固然存疑。

  此外,考慮到這些排行榜的背後都是盈利機構,它們是否會為了利益而操縱結果?這種質疑也不是全無道理。

  仍舊以QS為例,QS的商業模式包含承辦研討會、學術活動、出售QS Stars的大學評級服務等等。根據2012年《紐約時報》的報道,愛爾蘭的利莫瑞克大學(University of Limerick)在購買QS Stars的評級授權服務後,搖身一變,成為“QS 5星級大學”。

  然而,盡管圍繞世界大學排行榜的爭議不斷,世界大學排名還是在過去二十年間成為了我們的擇校信條。

  

  B站上的“豪華宿舍”分享視頻。/B站截屏

  這和整個留學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息息相關。當你猶豫是否出國的時候,留學中介一定會向你亮出世界大學排行榜,告訴你面對世界名校,你無需望而生畏,只要“努力”就可斬獲世界頂級大學的offer。

  於是,世界大學排名的“迷思”在教育中介的傳播下,再次遭到強化。

  當世界大學排行榜成為政府決策、高校發展的參照系,當大學排行榜成為學生們的擇校聖經,恐怕沒有一所大學,可以在“排行榜”熱潮中置身事外。

  大學排行榜上的指標,成了高校頭上的緊箍咒。

  但這場疫情至少讓我們看到,你以為財大氣粗、自身實力夠硬的西方大學,可能只是因為中國留學生的撤退,就開始囊中羞澀、排名一落千丈了。

  僅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就無需再把世界大學排名當作是“絕對真理”。

  參考資料:

  1. Universities face ‘wipeout’ if Beijing bans students | The Times

  2. UK universities see boom in Chinese students | BBC

  3. Mu-Hsuan Huang,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Research Evaluation, Volume 21, Issue 1, March 2012, Pages 71–78, Opening the black box of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4. “疑”: “排名工程”造就“一流大學”?| 21世紀經濟報道

  5. 大學排名:瀕臨倒閉雜志社的自救之舉 | 學人scholar

  6. 大學排名是門好生意! 揭秘全球3大機構如何操作榜單 | 天下雜志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已經有 3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2 游客 [曰.教.幽.十] 2021-01-15 23:05
    精神充實就好,意思形態當飯吃
    評論1 游客 [及.父.遷.亡] 2021-01-15 09:58
    深以為然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Copyright © 加西網, all rights are reserved.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