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新聞] 兩個超級事件,即將發生……
這跟在股市融券做空,是一樣的打法。
還有一些債券投資者不死心:你固然可以賣,但不還是要買回來嗎?所以我不怕。
如果你這麼想,就錯估了形勢。
規則是央行、財政部定的,你跟規則制定者博弈,結果是只能輸。從最新報道看,央行借國債是用信用方式,期限不固定。明天賣了,可能是半年後買回來,也可能是2年後買回來,你還敢對著幹嗎?
而且中國正在進入國債發行高峰期,去年新增國債4.16萬億,今年可能新增超過5萬億,未來幾年可能都在這個水平之上。

那麼,央行是一定要把債券牛市變成熊市嗎?當然也不是,只是為了糾偏而已。

上圖是財政部官網上的國債利率曲線,從左到右分別是短期、中期、長期國債的收益率,連起來就是一個曲線。
央行的調控目標,用潘功勝的話說是“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也就是說上圖中的藍線到右側的時候變得平坦了,應該向上傾斜,或者更陡峭一些(紅線)。
提高中長期國債的收益率,辦法是讓它跌,手段是借國債拋售。
央行通過拋售國債,可以實現一石四鳥:
第一,推動國債市場降杠杆,預防金融風險;
第二,引導資金從債市進入股市。
第三,避免中美利差倒掛加劇,維穩匯率。
第四,更為重要的是,央行通過賣國債,開啟了常態化買賣國債的時代。這意味著未來印鈔方式將出現歷史性變化。未來中國的印鈔方式,將跟美聯儲接近——擴表、買國債。
為什麼要改變印鈔方式?
2014年之前的印鈔方式是,印鈔買貿易順差,也就是外匯占款,相當於把人民幣的錨歷史性轉換為美元。
過去10年,增加了“對金融企業債權”的方式(MLF、PSL),也就是把剛出爐、熱騰騰、超低利率的錢優先給大銀行,相當於向他們注入利潤。
二級市場上買國債的方式投放基礎貨幣,相當於間接發鈔給財政,更好解決土地財政式微帶來的問題,撐住、活躍國債市場。
還有經濟學家建議,每年增發5萬億國債,連續10年增發50萬億。
所以未來的國債是不缺的,甚至還需要央行“做市商”。
再看美聯儲降息是否可能提前的問題。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