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 A股"掌門"薪酬曝光:13名董事長年薪超千萬
如果以100萬元作為分界線,總體來看,100萬元年薪以上的董事長有2093人,100萬元年薪以下的董事長有2138人,各占半壁江山。
3成降薪、6成漲薪
近年來,經濟增長放緩,不少上市公司經營遭遇挑戰,為體現與公司共進退的決心、提振投資者信心,去年,多家上市公司公告了高管降薪計劃。
比如,銘利達(301268.SZ)董事長、總經理陶誠和副總經理張賢明,自願放棄2024年下半年的薪酬;海新能科(300072.SZ)對總經理、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財務負責人等公司高級管理人員進行調薪,總經理目標年薪由140萬元調整為90萬元,下調幅度為36%;山子高科(000981.SZ)董事長葉驥表示已向董事會申請停發個人薪水直到股價恢復到1.6元/股以上。
整體來看,上市公司董事長去年薪酬,與2023年相比變動幾何?
第一財經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3年至2024年的年薪,具有可比性的A股董事長合計3765人。其中,有1377人年薪不同程度下滑,占比37%;1985人有所增長,占比58%,其余則保持不變。
董事長自願降薪的主要原因是業績下滑,多名原本薪酬超千萬的董事長在去年大幅降薪。
比如,隆基綠能(601012.SH)董事長鍾寶申去年年薪89.55萬元,同比大幅下降92.24%,而2023年的報酬為1153.95萬元。在年報的致股東信中,鍾寶申稱,回顧2024年,隆基綠能的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淨利潤大幅虧損。這成為公司上市以來最困難的一年。
梅花生物(600873.SH)董事長王愛軍去年年度薪酬201萬元,相比2023年的1226萬元下滑了83.61%。去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77.61億元,與去年相比基本持平,實現淨利潤31.81億元,同比下降27.81%,收入減少及淨利潤下降主要因產品價格下降導致。
營收淨利雙雙下滑下,該公司核心高管集體降薪,除了王愛軍外,總經理何君降薪72%至318萬元、副總經理梁宇博降薪64%至388萬元。
復星醫藥(600196.SH)董事長吳以芳的年薪,從2023年的1200.38萬元降至2024年的436.62萬元,降幅63.63%;聚和材料(688503.SH)董事長劉海東的年薪從2023年的1500.57萬元降至2024年的890.51萬元,降幅40.66%。
董事長薪酬榜背後的行業“冰火兩重天”
薪酬榜單同時也凸顯了行業上的“冰火兩重天”。消費、影視、電子、醫藥等朝陽產業如火如荼,董事長們高薪在握,而房地產、證券業則在集體降薪。
去年,傳媒行業董事長平均年薪為178萬元,位列申萬一級31個行業之首,在13位千萬級年薪的董事長中,就包括三七互娛(002555.SZ)董事長李衛偉、萬達電影(002739.SZ)董事長陳曦,去年年薪分別為1380萬元、1017萬元。
其中,李衛偉的年度薪酬同比增長了61.82%,2023年為852.85萬元。除了李衛偉,該公司多位高管的薪酬也在同步大幅飆升,包括副董事長胡宇航的年薪從2023年的979.62萬元上漲至2024年的1489.14萬元,漲薪510萬元;副董事長曾開天的年薪從2023年的895.72萬元上漲至1447.01萬元,漲薪551萬元,董事兼副總經理楊軍的年薪從2023年的895.3萬元上漲至1304.06萬元,漲薪409萬元。
其次是電子行業,董事長平均薪酬為175萬元,在13位千萬級年薪的董事長中,囊括了3位千萬級年薪的董事長,分別為中微公司(688012.SH)董事長尹志堯、TCL科技(000100.SZ)董事長李東生、生益科技(600183.SH)董事長陳仁喜,年薪分別為1485.14萬元、1177.66萬元、1119.4萬元。
另外,醫藥生物、美容護理兩大行業的董事長年薪均值均在173萬元左右,也排名靠前。與往年類似,去年董事長年度薪酬均值較少的主要分布在建築裝飾、環保、國防軍工、綜合等行業,平均薪酬均在100萬元以下。
與2023年相比,去年,傳媒、電子等行業的董事長平均薪酬增幅較高,而非銀金融、美容護理、房地產等行業的董事長平均薪酬降幅較高。
其中,非銀金融主要體現在證券行業的“降薪潮”中,而房企董事長們的集體“瘦身”則是行業寒冬的寫照,萬科A(000002.SZ)原董事長郁亮年薪驟減至33.6萬元,該公司上市34年來首度虧損近500億。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