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逃"卷"逐自由 大陸"新港漂"摸索新歸處 | 溫哥華財稅中心


逃"卷"逐自由 大陸"新港漂"摸索新歸處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香港尖沙咀一棟辦公樓的屋頂上豎立著保誠保險的大型電子告示牌。保誠是許多大陸港漂任職的保險公司之一。(林展霆攝)

保險經紀王瑞祥說:“有人可能覺得賣保險有點丟人,但在香港賣保險不丟人。香港是以金融聞名的地方,而我們搞銷售,是在營銷自己。”

在香港在地的保險業者眼中,新港漂不免帶來一些競爭壓力。一名在尖沙咀街頭舉著廣告牌、不願具名的年輕香港保險經紀說:“高才和優才一般家裡會有點錢或關系,工作要上手沒那麼難。我沒有這種條件,就來街上試一試,看碰不碰得到有錢人。”


盡管許多新港漂移居香港的目的是放慢工作節奏,但兩地職場文化的差異仍讓部分當地人感覺到,大陸的內卷文化已因新港漂的湧入,而傳導到香港職場

2023年通過專才計劃來港、在一家建築公司任職設計專員的譚铖(32歲)觀察到,一些大陸同事來港前經歷過經濟下行和就業壓力的困境,如今為了保住飯碗,他們普遍抱持一種“我不想卷,但必要時也能卷”的心態。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就不乏關於新港漂放棄休假、自願996(每周工作六天,早9時至晚9時)等工作模式的討論,引發外界關注香港職場是否日趨“大陸化”。

譚铖表示能理解部分人生活負擔重、來港後格外珍惜工作機會的心態,但也直言:“內卷是一種破壞市場的做法,個人可能有短期利益,但整個行業生態如果被破壞,最終大家都會受損。”

香港社會包容度提高

雖然香港職場不時傳出大陸同事加劇競爭的抱怨,但三名受訪的新港漂都表示,在香港極少感受到歧視。

初到香港時,他們都知道陸港矛盾有段時間深植於香港民間,也看到反大陸情緒在2019反修例運動期間尤其高漲。但在香港定居以後,港人的接受度讓他們松了一口氣。


時過境遷,香港的社會氛圍已有所轉變。劉萍說:“我從來沒碰過對我說過什麼難聽話的人,反而交了不少香港朋友。去買菜時,香港老板每次都會送我點東西,跟我聊幾句。”

他們一般不必擔心因不諳粵語而被歧視。在大陸人較密集的地區,商店和餐館職員往往還會主動以普通話提供服務。

香港資深媒體人陳景祥受訪時說,近年來香港社會包容度明顯提高。一方面,《香港國安法》實施後,社會氛圍趨於平靜,人們的言行變得更溫和,“這是香港人集體學習的過程。”

另一方面,疫情後不少香港人習慣北上消費,切身感受到大陸生活的實惠。“有些人以前算是(反體制的)反對派,後來也經常北上消費。去享受一下, why not(為何不)?”


在陳景祥看來,香港政治和經濟的發展方向若已成定局,人們就會逐漸適應,這是自然而然會出現的結果。

劉萍則認為,被接納和認可的關鍵在於要給香港創造價值,否則新港漂難免會被視為只來索取而不做貢獻的一群人。

她說:“以高才、優才為例,要麼去真正發揮高學歷特長,到一些專業崗位解決別人解決不好的問題;要不去創業,創造更多工作崗位,這些才是價值。”



近年來,許多通過港府“高才通”和“優才計劃”來港的大陸人士湧入保險行業。圖為2025年6月6日,數名保險經紀和中介在香港尖沙咀街頭手舉保險廣告牌,這些人當中不少是來自大陸的“新港漂”。 (林展霆攝)

來港有犧牲但也有自由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