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從"買一份保險"到再出走避險,港人移民為何"二次回流"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保險相關] 從"買一份保險"到再出走避險,港人移民為何"二次回流"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

香港出生的黃麗文在小學五年級那年,隨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40多歲的黃麗文對BBC說,對於離開,她是不太情願,也不太理解父母當時的初衷。


隨後,她在加拿大一路升學並在當地工作了數年。有了一定的積累後,她決定回流,只身返回香港。

“心裡想著(自己)可能一、兩年就會回去加拿大。”,她說,只是自己沒料到竟然一待就是16年。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她無奈地再次離開,不同的是,這次是經過深思熟慮。

有鑒於國安法會為香港社會帶來的改變,以及可能會為她帶來的風險,黃麗文說,她可能難以再回去香港,也不想去冒這個險。 她說,五年後回望, “我到現在還很想念(香港)的。”

有學者分析,在香港主權移交前數年移民是基於對當時不確定性的擔憂,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後來回流是不少人的選擇;而過去五年的這波移民潮,更多是《國安法》下政治環境大變,人們為了避險而作出的決定。

“97移民潮”


1980年代,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之後簽訂《中英聯合聲明》,確立1997年香港主權會移交中國。由於對香港前途及未來的不確定,社會上開始出現不少移民的討論及准備。這期間,中國北京又爆發了“六四”事件,在這背景下,觸發香港大規模的移民潮。

根據香港政府估算,1987年至1996年間,約有50萬人移居外地,占當時人口的8%。

隨著主權移交前後,移民人數亦開始逐漸回落。 據香港保安局數據,1994年之後移居海外人數持續下跌。


移民潮過後,獲得了外國公民身份和居留權的香港移民,看到當時作為亞洲“四小龍”的香港經濟起飛、而主權移交後社會亦未見有太大變化,故不少人選擇返回香港定居。大約在2000年前後,形成了一股“回流潮”。

香港政府2003年發布的人口政策專責小組報告書稱:“實際回流人數雖然並不清楚,但肯定相當可觀。”

2020年《香港國安法》實施後,出現新一輪移民潮,至今約有30萬人移居海外。據英國內政部的數據,截至2025年3月,共批出約17.9萬宗申BNO簽證申請,有約16.3萬人已抵埠。

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剛上任的時候,曾稱不會用“移民潮”字眼去談論港人移民的現象,又稱各人離港的背景和原因並不相同。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