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光100個理財群後,靠"不看盤"策略跑贏90%投資者
押寶比特幣、黃金搶購、倒賣潮玩…… 一系列操作背後,是這代人對資產縮水的恐慌與未來的不安。他們不願放過任何一個可能 “賺錢” 的機會,一場隱秘的財產保衛戰,正在這群人中心照不宣地展開。
以至於社交媒體上,每個疑似 “賺錢風口”的帖子下,都擠滿了三連問:“是什麼”“怎麼做”“可以帶嗎”;技術分析的投資帖下,總有人曬出操作記錄和持倉截圖求教。
不僅普通人如此,連香港(专题)、日本(专题)、美國的部分上市公司,也因業績增長放緩,將比特幣投資收益作為維護股價的手段,創業公司更以此作為融資籌碼。
在看似無計可施的市場環境中,一批嗅覺敏銳的年輕人憑借前瞻眼光,早早布局押注比特幣等資產。
正是因為搶占了入場先機,即便他們僅用最樸素的 “持幣待漲” 策略,不參與任何交易操作,也因選對了賽道而收獲頗豐。
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恰恰揭示了當下投資的核心邏輯:選對方向後,懂得沉澱與等待,依然是致勝的主旋律。
時代從不會辜負善於沉澱的人,以下是他們的真實故事:

去年,當各大銀行存款利率集體跌入 "1 時代",35 歲的秦健和同齡人們不約而同踏上了與通脹賽跑的理財突圍戰。
這場看似精明的博弈,卻在現實中演變成充滿暗礁的冒險 —— 就像秦健在上海內環買下的那套 40 平米 "老破小",曾被視為對抗通脹的利器,最終卻成了套牢現金流的漩渦。
2024年上海樓市,內環內樓齡超 30年的小戶型正成為投資新寵。這類總價百萬左右的老公房,因月租金可達 4000-5000 元、被中介包裝成好投資、低成本上車的香餑餑。

圖 | 社交媒體上關於老破小的收益內容
秦健算過一筆賬:他看上的120萬元的老公房,若按中介承諾的 4200 元 / 月租金,年租售比可達4.2%,遠超銀行 3 年期大額存單不足 2% 的利率——120 萬元本金,租房 3 年可獲15.1 萬元收益,幾乎是存款利息(7.2 萬元)的兩倍。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