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八卦] 美網改革混雙賽制 變身 "明星表演賽"
經過全新打造、星光熠熠的2025年美網混雙賽事昨日拉開帷幕,16對臨時組合大多由單打網球巨星配對組成,比賽在兩天內就決出冠軍,趕在美網單打正賽開賽前結束。
這場被美網包裝成“網球嘉年華”的改革,為本不受關注的混雙賽事贏得了久違的流量,卻在悄然間侵蝕著雙打項目的根基,更將對網球運動的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可低估的影響。
今年美網對混雙賽制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賽提前至單打正賽前開打,全程壓縮至短短兩天;100萬美元的冠軍獎金是去年的五倍;除決賽外,每盤比賽均采用“四局制”而非傳統的“六局制”決出勝負;若一局比分戰至40比40,則直接通過“決勝分”定勝負;若前兩盤戰成1比1平,則通過10分制決定最終的獲勝者。
由於單打賽事對體能消耗極大,雙打與單打賽程基本同步,鮮少有頂尖單打選手出戰大滿貫混雙比賽。而本屆美網通過諸多調整,希望吸引明星參賽。參賽的16對組合大多為單打明星——八對憑借男女選手的單打排名總和入圍,另八對通過外卡獲得資格。
從參賽陣容來看,美網混雙改革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阿爾卡拉斯配對拉杜卡努的消息登上各大媒體體育新聞頭條,德約科維奇攜手同胞達尼洛維奇出戰,斯瓦泰克與魯德、弗裡茨與萊巴金娜等頂尖單打強強聯合也備受關注。唯一的雙打專項組合是意大利衛冕冠軍埃拉尼與瓦瓦索裡。美國網球協會官員認為,星光熠熠的參賽陣容及其引發的關注度,已證明這項改革的合理性。
單打巨星們對新賽事躍躍欲試,與雙打專項選手們的失望與憤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本屆美網混雙參賽資格與單打排名直接掛鉤,這讓專攻雙打的選手幾乎沒有入圍的可能,他們直言自己被徹底排擠出了賴以生存的舞台。女子雙打世界第一西尼亞科娃直言:“當兩位雙打世界第一都無法參加這項賽事時,可能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面對質疑,美國網球協會卻將責任推給舊賽制。他們認為,過往的賽制導致了混雙關注度低迷,唯有改革才能改變這一點,從而推動網球運動發展;而混雙比賽進入阿瑟·阿什、阿姆斯特朗等中心球場舉行,並且利用單打正賽前一周的時間,一定可以為混雙帶來全新的變化。
作為這次改革的推動者,前大滿貫雙打亞軍、美國網球協會負責人埃裡克・布托拉克毫不諱言:“這套賽制的核心目標,就是讓網壇最頂尖的明星們能搭檔登場。”過去一年裡,布托拉克花費了大量時間與這些明星溝通,甚至“軟磨硬泡”,最終設計出一套符合他們需求的賽制。

不可否認,“明星優先”的策略確實在短期內提升了公眾對混雙的關注度。為了提升賽事的娛樂性,轉播方ESPN(娛樂與體育電視網)甚至在每盤間隙增設即時采訪環節。但這次改革相當於將混雙逐出大滿貫競技比賽項目,使其淪為一場徹頭徹尾的“明星表演秀”。


分享: |
注: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