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中美元首會晤協議細節陸續出爐 是否"休戰"在望? | 溫哥華財稅中心


[中美博弈] 中美元首會晤協議細節陸續出爐 是否"休戰"在望?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經過數月競斗和多輪貿易談判後,中美兩大強國在元首會晤中得到了喘息的機會。 雙方均對會晤中達成的共識表示滿意,白宮稱為美國人民帶來了“歷史性勝利”,中方則表示磋商“取得積極成果”。

然而,隨著更多協議細節出爐,外界越來越清楚,兩大強國到底是“休戰”在望,還是正開啟新一輪較量。

“對等讓步”下的暫時平衡


根據中美雙方分別發布的聲明,本次會晤在經貿議題上達成了一系列成果。 整體來看,這些成果主要建立在“互惠交換”的基礎上,即雙方在特定領域做出對等的“讓步”。

中國滿足了部分核心關切:美國同意將與芬太尼相關的20%關稅減半; 暫緩實施針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升級管制,為期一年——該計劃原本擴大了受制裁中企名單,限制其獲得美國高科技產品,尤其是可用於提升軍事能力的技術; 美方暫停實施針對中國海事、物流和造船業的301條款調查,同樣為期一年。

美方也得到了一些想要的,包括中方同意暫停對稀土相關產品與技術的升級管控,為期一年; 中國將加強合作,打擊芬太尼及其前體化學品流入美國; 中國承諾在今年最後兩個月至少采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未來三年每年購買至少2500萬噸; 中方暫停對美國農產品征收的部分報復性關稅。

總體而言,雙方的“讓步”相對均衡。 中國商務部在新聞稿中特別以“美方做了什麼,中方做了什麼”的對應結構呈現成果,顯示談判的“對等性”。 而白宮的聲明中,多次出現“中方取消反制措施”的表述,強調美方在談判中的收獲。

分析人士認為,雙方都深知,全面脫鉤或激烈對抗的代價,是任何一方都難以承受的。

美國克裡斯多福紐波特大學(Christopher Newport University)政治學副教授孫太一對BBC中文表示:“中美之間已經進入一種新的被迫共生狀態。 雙方都明白,如果完全脫鉤或者全面對抗,成本會高得無法承受。 ”

他指出,無論是芯片、稀土、關稅、匯率、農產品采購還是港口費用等問題,雙方在反復試探與調整中,逐步形成了一種“脆弱的平衡”。


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計劃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則形容此次結果為“溫和的協定”。 她認為,雙方撤回了過去兩個月中相互采取的針鋒相對的措施,意味著貿易關系大致回到9月之前的狀態,“標志著貿易戰中的一次脆弱停火”。

“脆弱”的共識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為什麼以“脆弱”形容本次的共識? 可以從中美雙方的表述上了解一二。

雙方公布的成果清單雖看似呼應,但在具體表述上存在差異,顯示各自對協定內容的解讀並不完全一致。

在備受關注的稀土管制方面,盡管中方宣布將暫停實施10月9日公布的相關出口管制措施,為期一年,但聲明同時指出,“將研究細化具體方案”。 這意味著升級管控的執行只是延後,並未真正取消。

同樣地,對於美方9月2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50%穿透性規則,雖然白宮表示將暫停實施一年,但並不意味著放棄實施,或對具體細節保留解釋空間。

孫太一指出:“表面上看雙方都退讓了一步,但這是基於對對方報復可信性的反應,而不是雙方已經放棄手中的牌。 ”

另一個關鍵點是“一般許可”的發放。 白宮稱,中國將允許稀土、镓、銨、銻和石墨等出口,受益對象為美國最終使用者及其全球供應商。 中方官方聲明則未提及該內容。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中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