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中美5型大火箭冲刺年底发射,谁能成为世界第二? | 温哥华财税中心


[中美博弈] 中美5型大火箭冲刺年底发射,谁能成为世界第二?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经历多年延期,新格伦终于在2025年1月首飞。火箭成功将“蓝环”原型卫星送入轨道,跻身少数首飞即入轨的公司。但回收环节却告失败:助推器在再入大气层时失控,三台BE-4发动机未能重启,坠入大西洋。美国联邦航空局介入调查,确认是振动与热防护问题,并提出7项改进措施。

如今焦点转向计划在11月进行的第二次飞行(NG-2),任务是发射NASA的“ESCAPADE”火星探测双星。这不仅是商业发射,更是回收验证的关键一战。助推器将尝试全流程回收,目标是在大西洋海上平台“杰克林”上垂直着陆。蓝色起源副总裁在国际宇航大会上强调:“我们全力争取回收,若成功,90天内就能翻新再次使用,执行无人登月器任务。”

新格伦搭载七台BE-4甲烷发动机,总推力约3800千牛,设计寿命25次复用;上面级使用两台BE-3U氢氧发动机,已完成真空点火试验。虽然首飞显示约九成回收路径顺利,但发动机重启和热防护仍是最大隐患。蓝色起源CEO直言:“回收需要一点运气,更需要扎实执行力。”


如果NG-2实现回收,新格伦将真正跻身可复用火箭俱乐部,有望削减过亿成本,抢占军工和商业市场。但与SpaceX的“快速试错”不同,蓝色起源磨磨蹭蹭的“龟兔赛跑”已耗去贝索斯逾百亿美元。11月的“回收之夜”,将决定蓝色起源能否兑现它的蓝色雄心。



乔尔·瑟塞尔博士指出中美对比,26个月对比260个月

朱雀之火


“朱雀三号融合了猎鹰9号架构与星舰部分特性,具备挑战现有可复用火箭市场格局的潜力”,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点赞,引起全球航天圈的震动。

美国航天专家乔尔·瑟塞尔博士则给出了更直白的数字对比:朱雀三号仅用了26个月发展到首飞节点,而蓝色起源的新格伦已经走了260个月,却依然在验证回收。一个零,一个数量级,构成了惊心动魄的对比。

蓝箭航天成立于2015年,被称为中国商业航天的“黑马”。朱雀三号是全球首款全不锈钢液氧甲烷火箭,这一设计与SpaceX的“星舰”在技术路线相近,而不同于猎鹰火箭。


猎鹰采用铝锂合金结构,推进剂还是液氧煤油;而朱雀三号选择“不锈钢+甲烷”的组合,更注重复用寿命和未来可扩展性。某种意义上,它体现出中国商业火箭在设计理念上的前瞻性:高66米、直径4.5米,低轨运力21吨(可复用模式);它的任务是承载中国星网和千帆星座(总计2.6万颗卫星),并具备空间站补给能力。

朱雀二号在2023年完成全球首例甲烷火箭入轨,虽然在2025年8月经历一次失败,但蓝箭用极快的节奏推进朱雀三号:2024年完成10公里跳跃试验,2025年6月全尺寸助推器点火,10月更完成全推力湿装演练,几乎覆盖了全部发射前流程。

首飞计划定于2025年第四季度(最早11月),从酒泉升空。最大看点是第一级回收:垂直起降,人工智能着陆算法,不锈钢热防护。CEO张昌武放言:“三次飞行内实现回收,总运载能力达60吨。”成本目标锁定在每公斤2000美元以内,直逼SpaceX。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当前评论

    当前评论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欢迎您发表您的看法。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 *:
    安全校验码 *: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