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拍賣會上的天價茶:普洱拍出的高價 | 溫哥華財稅中心


[日常理財] 拍賣會上的天價茶:普洱拍出的高價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茶也能收藏】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記錄,多個證據表明飲茶的習慣也是從中國傳向世界。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上古、於周、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都被有理有據認定為茶起源時間。無論如何,在茶的歷史上,中國有著不可否認的地位,形成了屬於自身的茶道,展現了茶的價值。今天《藏寶圖》就為大家展示我國的天價茶,感受我國的茶文化。

  


  【普洱茶】說到天價茶,最容易想到的就是普洱。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茶文化歷史悠久。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飲用方法豐富,可清飲,可混飲;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可長時間儲存並越陳越香。在茶收藏中,收到藏家的喜愛和追捧,被認為是“可以喝的古董”,具有歷史價值的普洱茶已經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看,張國立都因為普洱茶在慈善拍賣會上的高價而吃驚。

  

  【普洱茶歷史】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歷史記載最早種植普洱茶的是唐吏樊綽,所著《蠻書》卷七中“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采造法。蒙舍蠻以椒姜桂和烹而飲之。”宋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茶出銀生諸山,采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元有地名“步日部”,寫漢字就成了“普耳”。普洱一詞首見於此。清末以後進入現代普洱茶階段獲得較大的發展。

  



  【萬壽龍團:唯一能夠驗明正身的古董級貢茶】目前,普洱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收藏於故宮博物館的萬壽龍團。經過權威機構考證認定並登記在冊,生產於清朝光緒年間。據說,在清理故宮的時候,發現“萬壽龍團貢茶”任然保存完好,其他的茶都已經成灰。150年的尊貴品質保留了他王者風范,也驗證了普洱茶越陳越香,是“可以喝的文物”、“會呼吸的古董”。歷經一百多年的時間仍然保存完好,外觀端莊,呈紅褐色,表面光滑、條索勻整,還可清晰地看到細嫩的芽頭,是目前唯一能夠驗明正身的古董級貢茶。

  

  【金瓜貢茶:普洱茶的太上皇】金瓜貢茶也稱團茶、人頭貢茶,是普洱茶獨有的一種特殊緊壓茶形式,因其形似南瓜,茶芽長年陳放後色澤金黃,得名金瓜,早年的金瓜茶是專為上貢朝廷而制,故名“金瓜貢茶”。金瓜貢茶,是現存的陳年普洱茶中的絕品,在港台茶界,被稱之為“普洱茶太上皇”。金瓜貢茶的真品僅有兩沱,分別保存於杭州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與北京故宮博物院。單單投保金額竟達到了1999萬元。

  

  【普洱茶王:錦繡茶王】在離鳳慶七十多公裡的香竹菁,有一株年紀起碼有3200年的祖宗級茶樹王。在70多公裡的盡頭、香竹菁的最高處,便可以看到號稱有3200年歷史的茶王之母——錦繡茶王,它是鳳慶栽培型古茶樹的代表,也是世界上發現的最粗大古茶樹,它的樹幹直徑足有1.84米,8個人才勉強圍得起來。以這棵古茶樹樹葉制作的499克茶餅 ,在2007年當時普洱茶文博會以25萬元的起拍價被以40萬元的天價拍出,每克800多元,價格接近當時黃金價格四倍,創下當時新茶拍賣最高紀錄。

  

  【茶中黑馬:安化黑茶】近年來隨著茶收藏的熱潮,安化黑茶成為“黑馬”出現在收藏市場中。安化黑茶屬黑茶類,因產自中國湖南安化縣而得名,采用安化境內山區種植的大葉種茶葉,經過殺青、揉捻、渥堆、烘焙幹燥等工藝加工制系列產品。自唐代便有了安化黑茶的記載,歷史同樣悠久。20世紀40年代湖南黑茶磚、20世紀50年代安化千兩茶、茯磚茶,天、貢、生尖茶,1958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安化花磚茶,是安化緊壓茶的起始產品,具有“文物”意義,存於世上的已成孤品,大多已有價無市,成為茶收藏中的黑馬。



  


  【安化黑茶歷史】安化產茶自唐代開始,有產“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記載。宋熙寧六年,安化建縣後,朝廷在資水北岸建立博易場(即茶市),用米、鹽、布、帛交換(專賣)安化茶葉。當時以“渠江薄片”為代表的安化蒸青餅茶,還不是現代黑茶,但是,安化茶葉憑借天然的優厚條件,隨歷史進程而逐漸發展起來。道光元年,陝西商人駐益陽委托行棧匯款到安化定購黑茶,踩捆成包,以利運輸,後逐漸為小圓柱形,重約老秤100兩,稱為“百兩茶”,在此基礎上挑選出好茶,形成“千兩茶”。隨著制茶工藝的進步,聞名世界。

  

  【安化黑茶:第一支安化千兩茶超680萬】千兩茶系黑茶茶類中的一個品種, 創制於湖南省安化縣,以每卷(支)的茶葉淨含量合老秤一千兩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簍包裝成花格狀,故又名花卷茶。該茶圓柱造形,每支茶一般長約1.5-1.65米,直徑0.2米左右,淨重約36.25千克。千兩茶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以前屬於朝廷專用工藝,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後,千兩茶的制作工藝才公之於世,目前已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稱號。茶博會展覽中“千兩茶”,標價680萬元,制成於1953年,是新中國制作的第一支“千兩茶”,重達72.5斤。

  

  【其他拍賣過的天價茶】除了聞名已久的普洱茶和“黑馬”般的安化黑茶,茶中也不乏其他貴族。在茶收藏中,也受到藏友的喜愛,在拍賣中屬於珍品,拍出茶中天價。下面我們來一一介紹下。

  




  【大紅袍】大紅袍,產於福建武夷山,屬烏龍茶,品質優異。中國特種名茶。品飲“大紅袍”茶,必須按“工夫茶”小壺小杯細品慢飲的程式,才能真正品嘗到岩茶之顛的禪茶韻味。大紅袍制作技藝是手工技藝中唯一制茶工藝,大紅袍更是茶中之王,被譽為“國之瑰寶”。在世界雙遺產地武夷山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文化節暨“大紅袍”極品拍賣會上,20克“大紅袍”茶葉拍出20.8萬元的驚人天價。武夷山大紅袍母樹,九龍窠三棵350余年樹齡的古樹茶,早已無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珍稀茶種,在2006年政府已禁采。

  

  【西湖龍井】西湖龍井,屬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龍井村周圍群山。具有1200多年歷史 。清乾隆游覽杭州西湖時,盛贊西湖龍井茶,把獅峰山下胡公廟前的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目前龍井“御前十八棵”每年產量只有二兩,其價格沒法用確切數字衡量,而“御前十八棵”以外的明前特級龍井茶,在2014年已飆升到10萬/公斤以上。

  

  【安徽太平猴魁】太平猴魁,漢族傳統名茶,中國歷史名茶之一,屬於綠茶類尖茶,產於安徽太平縣一帶,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其外形兩葉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的美名。猴魁茶界普遍認為“太平尖茶”是太平猴魁的前身。2005年,在拍賣會上100克太平猴魁茶創下15.9萬元競拍天價,轟動茶界。2009年5月,濟南“國禮茶安徽太平猴魁名茶拍賣會”上,100克太平猴魁拍出了20萬元,產這天價茶的茶樹有三百多年歷史的野生茶樹,是太平猴魁中最珍貴的茶樹。

  

  【信陽毛尖】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由漢族茶農創制於民國初年,主要產在信陽市和新縣,商城縣及境內大別山一帶。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唐代茶聖陸羽所著的《茶經》,把信陽列為全國八大產茶區之一。2006年極品信陽拍賣會上,信陽毛尖茶王“藍天玉葉”以74.5萬元/斤成交,相當於149萬元/公斤。“藍天玉葉”如同普洱茶裡的“錦繡茶王”一樣,是信陽毛尖茶王的象征,其文化價值遠遠超出了茶本身,成為一種地域公共茶品牌的象征。



  

  【鐵觀音】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譽 ”。2012年6月的中國海峽名器名茶春季珍品拍賣會上,茶王賽清香型鐵觀音以6.7萬元/100克價格成交,相當於67萬/公斤。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已經有 1 人參與評論了, 我也來說幾句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
    評論1 游客 [者.曰.漢.王] 2016-07-11 09:12
    這就是現實版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啊!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