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规则] 微信背后"潜规则" 一条朋友圈看清
“哪个都没屏蔽,随便看,敢做就堵不住让人说!”
每条朋友圈下,还配上了小柳的照片。
最后,气愤的小柳以名誉受损为由把小皮告上了法院,法院最后判决小皮删除朋友圈内容,发表道歉声明,并且在三日内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元。
如今,微信朋友圈就像我们的“公开日记本”,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很多人都喜欢在上面分享开心的事,吐槽不爽的事。
的确,发不发朋友圈,以及如何发朋友圈,都是我们的自由。
但朋友圈毕竟是一个半公开的场合,每一条看似“私人”的朋友圈都会给身边的人带来各种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而且,我们必须明白,在公共环境下发言,就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在我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个人,三天两头地传播各种负能量:
“唉,今天的天好灰,就如同我心情一样……”
“公司里的饭菜好难吃,吃得我一点都不开心……”
“老板又来刁难我,我怎么这么惨……”
“老公好懒,我当初眼瞎了才会嫁给他……”
她的朋友圈里,不是抱怨生活无趣,就是说身边人对她不好,仿佛所有人都在和她作对。
几个朋友也表示,每次看她的朋友圈,都会被她的负面情绪感染,觉得世界都变得灰暗了。
于是,我们不约而同地默默点开她的头像,打开了两个按钮,屏蔽了她的朋友圈。
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社交网络中,学会拿捏分寸都是一门语言艺术。
一些不合适的话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好的影响,甚至还会为自己招来麻烦。
高情商的人,都会懂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而那些动辄在朋友圈骂骂咧咧的人,迟早都会被他的好友屏蔽甚至拉进黑名单。


分享: |
注: | 在此页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