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English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美聯儲暗示明年降息3次 人幣升新高 | 溫哥華財稅中心


[股往金來] 美聯儲暗示明年降息3次 人幣升新高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聯儲暗示2024年降息三次,人民幣升至兩周新高



當地時間12月13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以一致同意的方式決定維持利率區間在5.25%-5.50%,這是美聯儲連續第三次按兵不動


文|《財經》記者 康愷

編輯|張威 袁滿

在2023年最後一次議息會議上,盡管如期按兵不動,但美聯儲通過點陣圖發出迄今為止最強烈的加息周期結束信號,並暗示2024年將降息三次——這足以讓全球市場再度“狂歡”。

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聯儲公布12月利率決議。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以一致同意的方式決定維持利率區間在5.25%-5.50%,這是美聯儲連續第三次按兵不動。

最新點陣圖顯示,自2021年3月以來,美聯儲官員首次預測不會再進一步加息。多數美聯儲官員還預計,到2024年底,美聯儲將維持利率區間在4.5%至4.75%,相當於在當前水平上降息三次,每次25個基點,共計降息75個基點。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言論亦暗示美聯儲貨幣政策轉鴿。他表示,美國基准利率現在可能處於或接近本輪緊縮周期的峰值。



受此影響,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股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分別上漲1.4%。道瓊斯指數首次突破37000點,報收於歷史新高37090點。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下跌0.173個百分點,至4.032%,為2022年8月以來最低水平。

中國市場方面,12月14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收升535點至7.1301,創11月29日以來新高。不過,同日,滬深三大股指沖高回落,收盤均下跌,滬指、深成指、創業板指分別收報2958.99點、9417.97點和1860.51點。同日,北向資金淨買入34.63億元,終結連續3日減倉。

瑞士盈豐資產管理基金經理李思卉認為,美聯儲貨幣政策放松,令美元無風險利率降低,能流入新興市場資金的總盤子變大了。外資是否將回流到中國市場,一方面取決於美元無風險利率,另一方面取決於中國經濟基本面。“外資是全球配置的,哪個國家的股票成長性高,經濟增長前景好,就更易受外資青睞。”她說。

美國通脹降速超預期

最新點陣圖顯示,自2021年3月以來,美聯儲官員首次預測不會再進一步加息。多數美聯儲官員還預計,到2024年底,美聯儲將維持利率區間在4.5%至4.75%,相當於在當前水平上降息三次,每次25個基點,共計降息75個基點。這一降息預測要比9月更為激進。美聯儲官員們亦稱,2025年,美聯儲將把最終利率維持在3.5%至3.75%之間。

此外,會議聲明措辭的調整也凸顯出美聯儲政策基調的轉變。美聯儲官員稱,他們將監控一系列經濟數據和事態發展,以確定是否需要對貨幣政策做“任何”進一步的收緊。在此前的聲明中,未有“任何”的表述。



不僅如此,鮑威爾的言論更為美聯儲年末轉鴿送上了一份“聖誕大禮”。“(降息)開始進入視野,它顯然是全球正在討論的一個話題,也是我們今天會上談到的問題。”他說。

從點陣圖到政策制定官員,美聯儲將注意力轉向降息的原因在於,美國通脹下降的速度遠超預期。在最新聲明中,FOMC承認通脹率“在過去一年有所緩和,但仍然處於高位水平”。


當地時間12月12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美國11月消費者價格(CPI)環比上漲0.1%,同比上漲3.1%,創下2021年4月以來的最小同比漲幅。美國11月核心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4%,這與10月的同比漲幅相同,為2021年9月以來最小同比漲幅。

在最新預測中,美聯儲官員預計2023年核心通脹(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項目)將比上年同期上漲3.2%,低於9月預測的3.7%。他們預計2024年底核心通脹率為2.4%,低於9月預測的2.6%。

此外,鮑威爾還稱,美聯儲不希望對經濟的限制超過必要的時間,意識到了堅持太久的風險(即等待降息的時間過長的風險)。“美聯儲不會等到通脹率回到2%才開始降息,因為你會希望在那個點之前就減少對經濟的限制,這樣你就不會超調”。

美聯儲官員預計,到2024年,該國失業率將從目前的3.7%略微上升至4.1%,與9月相比幾乎不變。

在最新公布的經濟預期概要(SEP)中,美聯儲將2024年GDP增速中值較9月小幅下修0.1個百分點至1.4%,2025年增速保持在1.8%,2026年增速上修0.1個百分點至1.9%。鮑威爾稱,預計美國經濟將在2023年最後幾個月失去動力。

外資會否回流中國市場?


美聯儲如同管控資金流動的閥門,其貨幣政策放松將為全球市場提供增量資金,提振美國以外資產前景。事實上,在美國國債利率下降和美元走軟預期下,交易員早已大舉做多新興市場股票、債券和貨幣。

11月,MSCI新興市場股票指數收盤上漲7.6%,創1月以來最大月度漲幅,該指數也有望創下2020年以來最大年度漲幅。同月,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上漲約2.6%,收於2022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截至12月8日,全球最大新興市場債券基金——iShares安碩摩根大通美元新興市場債券ETF已連續6周資金流入,創2022年8月以來最長紀錄。



不過,中國在岸、離岸市場同期表現不及新興市場整體。11月上證綜指漲0.36%,科創50指數跌1%,深證成指跌1.39%,創業板指跌2.32%。9月-10月,北向資金持續流出額均超過300億元。但進入11月,北向資金淨流出有了明顯改善,淨流出額縮減至18億元。11月,人民幣匯率僅上漲2.4%。

“美聯儲貨幣政策放松,令美元無風險利率降低,能流入新興市場資金的總盤子變大了。外資是否將回流到中國市場,一方面取決於美元無風險利率,另一方面取決於中國經濟基本面。在地產、消費及出口裡,相信地產是目前外資最關心的變量。在通脹較低和美聯儲進一步加息壓力減小的背景下,中國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都有一定空間。”瑞士盈豐資產管理基金經理李思卉說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上調2023年、2024年中國經濟預測至5.4%、4.6%。高盛預計,2024年,港股和美國上市中國股票將有12%的回報率,A股是16%。

最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表示,將積極穩妥化解房地產風險,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的合理融資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此外,外資的資金是全球配置的。在其他新興市場同樣受益於美元無風險利率降低的背景下,哪個國家的股票成長性高,經濟增長前景好,就更易受外資青睞。”李思卉進一步表示。

法國精品投行Lazard首席市場策略師Ron Temple稱,資金流似乎已轉向印度越南墨西哥等新興市場,而不是流回發達國家,這正在為投資者創造機會。

印度已向投資者展示了能夠獲得的回報。自3月底以來,追蹤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排名前50公司的印度Nifty指數飆升了逾五分之一,跑贏標普500指數和多數其他主要市場。今年迄今為止,印度淨接收120億美元的外國證券組合投資,而2022年為流出170億美元。

從經濟基本面角度看,IMF預計截至2024年3月財年,印度經濟增長率將為6.3%,印度央行的預期則為6.5%。

不過,李思卉提醒道,在相似股票成長性及經濟增長前景下,外資也會考慮投資國可能存在的國內政策反復及地緣政治風險。“此外,外資更傾向於價值投資投資組合分散及風控,即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這或使其不會集中投資單一市場或板塊。”她說。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當前評論

    當前評論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歡迎您發表您的看法。
    發表評論
    您的評論 *:
    安全校驗碼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