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央企被曝大量员工资金被套 投8万 回9千
地产行情已显颓势,尽管部分同事内心并不情愿跟投,但留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如果不跟投会和公司产生矛盾,可能影响绩效甚至丢工作,“当时就想着保住这份国央企的工作,才选择了跟投”。
面对裁员后经济情况急转直下的状况,曾参与过跟投的集团前员工期望能要回跟投本金,但依据项目跟投管理办法,只有项目经营资金峰值开始回落后,保证资金存量富余,才可以随项目经营资金逐渐回正同步启动跟投本金返还。
该办法规定,截至项目整体累计经营现金流回正当季度,最多返还员工80%跟投本金;至项目模拟清算(项目签约销售面积达90%)时返还剩余跟投本金。

项目跟投管理办法(2019年11月)
“现在地产行情这么差,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个(90%)去化率?更何况有些项目已经停工,永远达不到资金峰值,那本金就永远别想拿回来了。”王田说。
“精益管理”引争议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项目停工、去化艰难成为常态,原本“共享收益”的跟投机制成为员工承担亏损,矛盾也随之激化。
既然项目已处于亏损状态,作为跟投人的他们为何坚持要求企业返还本金?在王田等华侨城前员工看来——
一方面跟投是属于非自愿行为,受“不跟投影响职业发展”的隐性约束才展开的,企业应该为此负责;
另一方面,华侨城集团已在2023年出台了新的跟投管理办法,新管理办法也明确了“对于被动离职、主动离职情况的人员,原则上允许跟投退出”。
记者通过公开渠道查阅到,2023年,华侨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侨城A发布了《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跟投管理办法(修订)》。

王田告诉记者,新办法在面向员工宣讲时,其中“调整人员变动时的特殊情况处理”中提到,考虑新的跟投机制目的为激励项目运营团队,具体应根据《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办理,加快项目周转,不再是决策风险的绑定,故对于被动离职、主动离职情况的人员,原则上允许跟投退出。
“原则上说是可以退,但到执行层面却变了。”前述华侨城前员工向记者表示,华侨城在地产下行期还拉着员工跟投,缺乏人文关怀,对于上级的文件落实有歧义,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希望能“分级处理”:优先返还被裁员工本金,在职员工可暂缓,“这既能缓解社会矛盾,也能体现央企担当。”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但在王田看来,法律条文和现实处境是两码事。“在这种国有企业上班,真要是不配合,还能等着领导主动约谈你吗?”王田向记者强调,自己是2021年参与跟投的,彼时面对裁员后经济情况急转直下的状况,曾参与过跟投的集团前员工期望能要回跟投本金,但依据项目跟投管理办法,只有项目经营资金峰值开始回落后,保证资金存量富余,才可以随项目经营资金逐渐回正同步启动跟投本金返还。
该办法规定,截至项目整体累计经营现金流回正当季度,最多返还员工80%跟投本金;至项目模拟清算(项目签约销售面积达90%)时返还剩余跟投本金。

项目跟投管理办法(2019年11月)
“现在地产行情这么差,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个(90%)去化率?更何况有些项目已经停工,永远达不到资金峰值,那本金就永远别想拿回来了。”王田说。
“精益管理”引争议
在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期,项目停工、去化艰难成为常态,原本“共享收益”的跟投机制成为员工承担亏损,矛盾也随之激化。
既然项目已处于亏损状态,作为跟投人的他们为何坚持要求企业返还本金?在王田等华侨城前员工看来——
一方面跟投是属于非自愿行为,受“不跟投影响职业发展”的隐性约束才展开的,企业应该为此负责;
另一方面,华侨城集团已在2023年出台了新的跟投管理办法,新管理办法也明确了“对于被动离职、主动离职情况的人员,原则上允许跟投退出”。
记者通过公开渠道查阅到,2023年,华侨城集团旗下上市公司华侨城A发布了《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项目跟投管理办法(修订)》。

王田告诉记者,新办法在面向员工宣讲时,其中“调整人员变动时的特殊情况处理”中提到,考虑新的跟投机制目的为激励项目运营团队,具体应根据《合伙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办理,加快项目周转,不再是决策风险的绑定,故对于被动离职、主动离职情况的人员,原则上允许跟投退出。
“原则上说是可以退,但到执行层面却变了。”前述华侨城前员工向记者表示,华侨城在地产下行期还拉着员工跟投,缺乏人文关怀,对于上级的文件落实有歧义,他们的核心诉求是希望能“分级处理”:优先返还被裁员工本金,在职员工可暂缓,“这既能缓解社会矛盾,也能体现央企担当。”


分享: |
注: | 在此页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