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國大學生畢業即失業 防社會動亂高校受政治壓力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這位二級學院副書記介紹,過去不少高校差不多有5%的就業率是靠學校設立科研助理崗位解決的,“我不說真還是假,我只說這5%是有彈性的,現在這5%的缺口如何解決要另外想辦法 ”。


廣州龍眼洞一高校老師告訴美國之音記者,學校要求就業數據真實,但下面的領導事實上也允許或者默許變通。

“比如老師天天催著畢業生找工作,有些學生感覺有些煩,同時也體諒老師的不容易,那學生自己登錄廣東大學生就業創業小程序,自己寫個證明表示找到工作,這種情況也是有的。特別是考公務員、考研的學生,自己寫個證明或者找個考試輔導機構寫個證明,再登記成為自由職業,從數據上看,這就算就業了,”他說。


就業率高低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這位老師介紹,各地情況差不多,總的來看當然是專科生就業好過本科生,本科生又好過研究生;同樣是本科生,專升本的學生就業率又高一點,“主要是期待值不同,對薪水要求低一些,當然更容易找到工作”。這位教師透露,其所在學院畢業生就業率6月底在45%左右,整個學校的數據她沒有直接看到,“但應該也是這個水平”。

中國官方看上去不願意讓外界看到大學生就業的即時和真實數據。中國國家統計局6月19日發布5月份分年齡組失業率數據,其中5月全國城鎮非在校16歲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4.2%,其中沒有在校生數據。

去年7月份,北京大學教授張丹丹統計,中國青年實際失業率高達46.5%。中國統計局於2023年8月中旬宣布暫停公布青年失業率數據。暫停之前,包括在校生的16至24歲年齡組的失業率連續六個月攀升,在6月達到了創紀錄的21.3%,這一數字大幅高於西方主要國家的相同或類似指標。2024年1月中旬,年輕人失業數據被重新發布,但已不包含在校生。

繼續考還是找工作 學生糾結


就業壓力之下,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選擇國內升學或者出國讀書。根據中國媒體所做的匯總,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11所知名高校,2023年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升學率達到7成以上,另有30所985大學中的25所,畢業生升學率超過50%,其中15所超過60%。

湖南一位高校老師表示,這種情況很正常,就業不好靜心讀書未必是壞事,所以2024年選擇升學深造的比例只會更多。這位老師同時介紹:“在學術水平相對沒有那麼高的大學,學校還會鼓勵畢業生申請就讀第二學士專業,再讀兩年然後多拿一個學位證書。如果學生就讀期間考上公務員或者找到合適的全職工作,不少學校會退回部分學費;第二學位的另外一個好處是,兩年後學生仍是應屆畢業生的身份,因為不少好單位只招聘應屆生。當然,兩年後是不是好就業,這個沒人能夠回答。”

大學生認為,升學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延緩就業的方式,隨著研究生和第二學位擴招,學成後就業競爭會更激烈。目前在浙江杭州實習的一位部屬高校應屆畢業生告訴美國之音,她在一家德資企業財務崗位實習,每個工作日的收入有200元人民幣,雖然每月抵掉


房租只剩1000多元、仍需要家裡補貼,但外企重視實戰能力,她的財務總監也是本科學歷。“未來可能考些證書,就沒必要糾結是不是去考研究生了,”她說。

如何讓學生和家長不糾結,如何讓學校減壓,專業人士有不同解讀。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鄧曦澤日前撰文表示,中國高校過度擴招是導致社會內卷化的重要原因。擴招後崗位挑人,大學生畢業後能找到的職位質量自然相對下降,即收益相對降低。大學生及碩士、博士越來越多,導致後來的大學生越來越難找到以前大學生所能找到的同質量工作。學費只會往上漲,這就意味著成本升而收益降,很難不讓大學生本人、父母及社會的心理落差越來越大,不滿情緒也自然上升。

中國知名人口學者何亞福看來,畢業生數量創紀錄和就業不景氣之間沒有直接聯系。他告訴美國之音記者:“失業率的高低與經濟狀況有關,經濟繁榮時失業率低,經濟蕭條時失業率高。例如,在1929-1933年經濟危機時期,美國人口只有1.2億,但那時失業率一度高達25%;然而,2023年美國人口已達3.36億,失業率只有3.63%。“

何亞福強調:“要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改善投資環境和經商環境,另外高校所設置的專業需要更符合市場的需求。”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