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回东北老家开一间书店:见证小城的微小文艺复兴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大潘是个细腻敏感的人,很容易被这些微小的善意与改变打动。曾经因为喜欢看书叶公好龙地想要开书店的男孩如今做书店老板已经五六年了,早就意识到看书和开书店完全不是一码事,但让他开心的是,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对开书店的喜欢程度比看书这件事更多。


有时他会想起波拉尼奥的那句「你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真的感到孤独吗?我说:是在人群里」。大潘想,那份孤独,或许因为没有链接。但如今,借由书和书店,他和人,和更广阔的世界,产生了关系。




店里的海报

6

如今在店里兼职的店员小招曾经也是门洞里的读者,今年40岁,额前留着短发,长发在脑后披散开,说起话来会有些拘谨地笑一笑。

他学新媒体专业出身,高职毕业后,考虑到「北京那个地方算是祖国心脏了,那儿的广告公司可能比较跟自己想象力接近一些」,于是到北京求职。但心理落差很快出现了,入职的公司做农产品包装,小招每天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给种子设计五颜六色的包装袋,「逐渐看清现实,有一种理想破灭的感觉」,于是赌气回了老家本溪。

那两年,恰逢母亲胆结石发作,父亲患脑梗后身体也不好,作为独生子,小招没有再出去,成了为数不多留在本溪的年轻人。

本溪产业结构单一,除了钢铁企业和体制内工作,没有太多其他选择。回来的几年里,小招做过广告设计,也做过儿童培训机构的摄影师,「随着自己性格来,不想做了就走了」。尽管尝试着安慰自己「任何选择都是有得有失的」,难免还是会质疑离开北京这个决定,如果「年纪小的时候看问题不是特别偏激的话,情况会不会不一样」。


有段时间,因为理想的工作不好找,能找到的工作不是特别愿意干,小招辞职待在家里。那时他快要40岁了,没结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每次邻居问起「做什么工作的」,都让他觉得尴尬和厌烦。

白天他会习惯性地出门——理性上觉得应当出门,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出门;天黑了知道回家,但天亮着不知道要去哪里,「整天就像个游魂一样,四处游荡」。有时会去网吧,他不怎么打游戏,但随便在网上逛逛,就能消磨些时光;平日里被游客们打卡的山山水水本地人已经看厌了,小招的另一个出口是骑行,从本溪骑到沈阳需要3小时,从沈阳骑回本溪又是3小时,一来一回,一天就过去了大半。

后来,小招偶然看到了门洞里的名字,拿出手机一搜,说是书店,出于好奇去看了看。


第一次去门洞里,他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孔飞力的《叫魂》,纯粹是被书名吸引了,读了读才发现,原来还讲了「民间那种互相栽赃陷害、互相举报那种」。继续读,小招意识到有些内容「不是太懂了已经」,但有些东西慢慢被勾了起来,之后的几年里,陆续开始看了其他社科、哲学的书,最近在读一本法律相关的书。

「你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书店的话,现在我可能在哪。」他说。

「就像思想上的重建,一点一点地把旧楼拆去,再一点一点地建起新楼。」小招自嘲地笑了下,「会不会烂尾说不好,但还是一点一点在建。」

大潘记得,店里还曾来过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不怎么擅长表达,一说话就脸红。从两年多以前开始,他隔上俩礼拜就会到店里买书,时间久了,和这里也熟悉了,慢慢放松下来,偶尔能聊几句。

大潘后来得知,他是个环卫工人,喜欢艺术,白天出去扫街,晚上回家画画,每次来门洞里,他都会买些大部头的艺术书籍和大本的画册,这一类书都不便宜,大潘每次就拿成本价卖给他。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8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