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奧運會: 深度解析:為何世界最受歡迎運動項目對奧運很冷淡?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國際足聯的底氣之足,顯然來自其強大的民眾基礎和賺錢能力。1994年美國世界杯的電視觀眾為320億人次,1998年法國世界杯為370億人次,2002年韓日世界杯為400億人次,2006年德國世界杯達到500億人次,2010年南非世界杯為300億人次。


在盈利指標上,有數據顯示,在世界體育產業總收入中,奧運會占4%,世界杯則占17%。2010年南非世界杯,國際足聯的總收入高達87億美元。相比之下,2012年倫敦奧運會被認為是吸金能力陡增的一屆,電視轉播權達到26億美元,贊助商收入達到18.5億美元,這兩項收入均接近南非世界杯水准,但這可能已經是個極限。

2006年德國世界杯德國人投入100億美元,但旅游、消費等行業帶來267億美元的收入。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對南非經濟的增加約合132億美元的收入。相比之下,奧運會的投入更大,產出則弱得多。


而且,職業足球絕不僅僅有世界杯歐洲杯、歐冠和五大聯賽,都是擁有更多擁躉、商業化同樣極其完善的賽事。很多老球迷甚至認為世界杯也僅僅是偽球迷四年一度的節日而已,奧運足球當然更得靠邊站。

不過,即使是如此式微的奧運會足球,也違背了奧運會初衷,不再是業余選手的“重在參與”。足球在走向商業化後,更加崇尚專業主義,世界杯成為精英賽事,業余運動員出現的可能性早已微乎其微,全部由業余球員組成的球隊更是不可能在決賽圈出現。2013年聯合會杯上,多半由業余球員組成的塔希提贏得世人尊重,既是因為其頑強精神,也因“物以稀為貴”。相比之下,奧運會偶爾也會出現業余成分,比如裡約奧運會的斐濟隊,當然,它的入圍首先得多謝大洋洲第一強隊新西蘭的違規。但綜合來看,奧運會足球比賽早已妥協於職業足球,甘心“U23比賽”的地位。

同樣的例子還有NBA,它是世界上水准最高的籃球賽事,影響力驚人。但在美國國內,它僅僅是四大職業體育聯盟之一,與NFL(國家橄欖球聯盟)、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和NHL(國家冰球聯盟)並列。當然,在世界范圍內,它的名氣遠大於另外三大聯盟,這明顯是受益於籃球這一項目在世界范圍內的民眾基礎。




很多人都曾詫異於這一問題:為何歷史上有那麼多NBA巨星拒絕參加奧運會,美國國內又為何不以“不愛國”的名義去批判他們?


原因很簡單,一來“夢之隊”實力太強,有誰沒誰區別不大,二來NBA的成熟運作比起奧運會籃球比賽更吸引球員。而且,對於NBA球員來說,參加奧運也許會有傷病、疲勞等因素的威脅,影響接下來的NBA賽季。甚至有球員認為,不參加奧運會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負責,對自己所簽下的巨額合同負責。當年姚明因傷病過早退役,也有不少人指責中國籃協,認為是籃協把姚明用殘了,“奧運會事關國家榮譽,也就罷了,可如亞運會之類的比賽也逼著姚明來打,結果呢?”

作為一個成熟的體育聯盟,最不喜歡球員參加奧運會的當然是老板。庫班就曾炮轟:“球員和球隊在奧運會上得不到任何利益,但國際奧委會卻從這些球星身上賺了大錢,要我們的簽約球員冒巨大風險,看奧委會賺錢,這非常不公平。”

當然,在商業化最為成熟的幾大運動項目和運動聯盟裡,NBA和奧運會已經算是相對最為和諧的一對,“夢之隊”永遠是奧運會的一大重要看點。相比之下,最不和諧的也許是拳擊。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68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