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莫言: "莫言被错误地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法西斯主义作家刘慈欣遭遇网络霸凌,是因为他不够法西斯


近期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科幻小说家刘慈欣。根据刘慈欣原著改编的网飞科幻影集《三体》上线后引爆全球舆论热议。中国国内可以观看的版本经过删节,但有翻墙到海外看到完整版的小粉红成群结队地痛斥该剧“严重辱华”、“害中国人丢脸”、“抹黑中国”。战狼们进而指责刘慈欣写作《三体》时“故意无视彼时祖国的崭新面貌,非要把作品时间设定在那十年(即文革)”。批判之后,他们还号召发动集体抵制与“刷负评”行动。

在剧中,红卫兵批斗大学教授叶哲泰时,痛斥“爱因斯坦有奶便是娘,去给美国人造原子弹”;许多小粉红对于刘慈欣将小说版权卖给美国的编导,也大骂“刘慈欣欣有奶便是娘,居然将改编版权卖给美国人”。


刘慈欣的作品中,对极权体制的讚美、推崇毫不掩饰,认为唯有专制极权才会让人类拥有充足的竞争力与战斗力,才能保护地球文明。(图片摘自百度百科)

剧集中有一段让小粉红感到十分不快的情节:文革中,红卫兵批斗知识分子,场景野蛮而残暴。这不符合习近平时代教科书对文革的描述:二零一八年版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学历史课本中,将此前“文化大革命”一章撤销,合并为一个专题列入《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这一章之内,并删除旧版教科书中“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中的“错误”二字和“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的表述。该版课文指文革“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但“它的发动,有複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并带有辩护意味地称,“社会主意大利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作为文革受害者的习近平企图重搞文革的野心亦昭然若揭。

该教科书出炉后,遭到民众强烈反对,二零二零年版又悄然缩回邓小平时代中共通过的《历史决议》的论调上,在课文重点提示“学习聚焦”部门特别注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都是错误的”。


文革爆发时,刘慈欣只有三岁;文革结束时,他已十六岁,其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文革时期度过的。尽管他算是文革的迟到者,没有当上打打杀杀的红卫兵,但文革意识形态在其身上打上深刻烙印。任教加拿大的台湾学者沉荣钦指出,长期在国营事业工作的刘慈欣,其叙事核心充斥对“社会丛林法则”的追捧之情,与中共所崇尚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强烈共鸣。在中国发展“两弹一星”之后受教育中国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刘慈欣的作品中,对极权体制的讚美、推崇毫不掩饰,认为唯有专制极权才会让人类拥有充足的竞争力与战斗力,才能保护地球文明。反之,除专制极权外的任何制度,都只会使人低效且涣散,无以完成伟大、崇高的使命。习近平反覆强调恢复昔日革命精神,要将国企做强做大,除了召唤昔日毛泽东主义的幽灵之外,也是这种“集中力量办大事”想法的延伸。

在刘慈欣和上海大学教授江晓原的一次对谈中,江晓原提出,如果非得吃人才能活下去,他不会吃人,因为“我们吃了他就失去人性”。刘慈欣则表示,他是科学技术至上的理性主义者,会毫不犹豫地吃人以求活下去,因为没有人,何来人性?


二零一九年,刘慈欣接受《纽约客》专访,被问到对于中共在新彊作为的看法时,表示“是为了帮助他们提升经济发展,让他们有机会摆脱贫穷”——他认为中共营造关押百万人的集中营乃是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他的作品里,从来没有同情、慈爱等价值的存身之地,芸芸众生卑贱如蚂蚁。

这种思想,始于近代思想家严复错误地翻译《天演论》。苏联十月革命之后,强调绝对理性、将人物化和工具化的马列主义风靡中国,然后纳粹德国模式成为蒋介石毛泽东的样板,中国遂一路向极权暴政的方向夺命狂奔。

如今,明明是法西斯吹鼓手的刘慈欣,遭受了跟莫言一样被更红的战狼追杀的命运,他们的境遇丝毫不值得同情,他们只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恰到好处而已。(余杰)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78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