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太空競賽前沿戰場:一次看懂美中衛星競爭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資料照片:2023年4月16日中國在甘肅酒泉衛星中心發射“風雲三號G星”氣象衛星。

在地球上空的太空領域,美中兩國正展開一場激烈的競賽。這場競賽不僅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國家實力與全球影響力的象征。


中國本月早些時候成功發射了18顆“千帆” 衛星,是該國低軌衛星互聯網“千帆星座”的首批組網衛星。

“千帆星座”被普遍視為中國對標美國SpaceX公司“星鏈”計劃的戰略項目而廣受關注。該項目計劃建立一個由15,000顆低地球軌道衛星組成的網絡,用於提供全球高速互聯網和多媒體服務,也將覆蓋中國通信基礎設施不足的偏遠地區。

中國媒體報道,千帆星座也稱“G60星鏈”,項目由上海垣信衛星牽頭,衛星由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制造。隨著項目的推進,中國預計到2025年實現區域覆蓋,到2030年實現全球覆蓋。低地球軌道衛星具有較低的傳輸延遲和更高的通信效率。

但千帆星座的推進僅僅是美中在衛星領域大競爭的一個小縮影。綜觀雙方在通信、遙感、導航、科學探索和軍事衛星領域的發展現狀,這場競賽已經蔓延到了從地球軌道到深空探測的廣闊領域。

本文為您簡要梳理美中兩國在衛星領域的競賽——

通信衛星:全球網絡的爭奪戰


美中在通信衛星領域的競爭,正在改變全球互聯網連接的版圖。美國的SpaceX公司通過其“星鏈”計劃已經部署了超過4000顆低軌道通信衛星,目標是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高速互聯網服務。

中國也不甘落後,推出了“千帆星座”計劃,這一新興的低軌衛星網絡正迅速擴展,其目標不僅是服務國內,還瞄准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全球市場。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去年12月的一份報告稱,中國政府為自己的近地軌道寬帶計劃提供資金支持,而且北京希望在中國國內及其希望成為其勢力范圍一部分的發展中國家推廣。


除了繼續推進“千帆星座”項目,中國同時還在開發其他兩個大型通信衛星項目:“GW星座”(計劃發射約1.3萬顆衛星)和“Honghu-3(鴻鵠-3)星座”(計劃發射約1萬顆衛星),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通信市場中的地位。

美國中國的公司在打造支持這些新服務的衛星系統方面也在沿著不同的軌道前進,有可能導致這樣一種前景:整個世界分為兩個區,一個為親中區,使用中國制造的設備和衛星,另一為親美區,使用主要由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制造的設備,”《華爾街日報》去年4月報道稱。

該報援引業內人士說,美國目前在這一領域的競爭中占有顯著優勢。但美國情報界去年3月發布的年度威脅評估報告稱:“中國正朝著成為世界級太空領導者的目標穩步前進,有希望在2045年趕上或超過美國。”

“甚至很可能到2030年,中國就會在除少數幾個空間技術領域外的所有領域達到世界級地位,”該報告說。

美國在通信衛星方面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1962年便發射了全球首顆商業通信衛星“Telstar 1”。美國的通信衛星技術主要由NASA、國防部以及私人公司如SpaceX、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等推動。

中國的通信衛星發展起步較晚,1984年發射了第一顆通信衛星“東方紅2號”。但在過去幾十年裡,中國通過自主研發與國際合作迅速提高了通信衛星的技術水平。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5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