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俄罗斯: 库尔斯克那根"楔子",或许是俄罗斯溃败的关键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今天是乌克兰打入俄罗斯本土第32天,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挺俄的人士们,嘴巴特别厉害,他会跟你“争分夺秒”。只要你说乌军打入俄罗斯一个月还没有撤退的迹象,他们便会跟你掰着指头细算是不是一个月,如果要差几个小时,他们便跟你急眼。

今天32天,说乌军打入俄罗斯本土一个月,我应该是安全的。


写库尔斯克,一定会牵涉到乌东,先用不长的篇幅说说乌东吧。

那里大体上处于胶着状态,正因为胶着,所以,乌克兰才在库尔斯克开辟一个新的战场,用以牵制乌东俄军。

那么乌东目前是啥情况呢?关心的朋友们会注意到两个活跃的地方,一个是红军村,一个是纽约镇。

此前消息,俄军占领了纽约镇,你看互联网上消息,一片乌拉声,仿佛乌克兰是侵略者,俄罗斯在捍卫自己的领土。同胞们这种颠倒黑白的能耐,真是无耻。

当前消息,乌克兰收复了纽约镇。网上一片寂静。

我们再看红军村。让我再强调一回啊,这是乌克兰的领土,被俄罗斯侵略者通过“公投”无耻划归俄罗斯了,主流世界都没承认。

关于红军村,俄乌互有攻防,现在,乌克兰方面已经夺回了红军村。关于红军村的战略意义,大家可以上网查,此处不多说。


大家看下面俄乌战略形势图就知道,俄军的前锋已经离开了红军村,但是,靠前的部分,已经成为伸出的一条长舌,而乌军从南北两方,已经形成钳开攻势。有人说南北距离大约20公里,如果俄军撤退迟缓,乌军捏紧钳把的那一刻,将吃掉俄罗斯前锋部队。



说完乌东一村一镇,转而说今天文章的重点库尔斯克。

乌军占领库尔斯克,完成了几个大动作,一个是将苏贾市划入乌克兰苏梅市管理,这可是个交通枢纽呢。一个是建立战壕等防御工事,以此为据点,向左右拓展占领区域。泽连斯基表态说,乌克兰“将无限期占领库尔斯克地区,打一个出奇制胜。”


乌克兰近些时没有再向前突进,打击莫斯科等地的任务,由无人机完成,昨天莫斯科泽列诺格勒克留科火车站突然燃起熊熊大火,说明乌克兰对于俄罗斯首都的打击,已经成为家常便饭了。随着新一轮长程援乌武器到位,莫斯科的安全指数只怕会降到0,估计硬汉的卧榻现在早已搬离了莫斯科。

自从这一根楔子打进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就抓耳挠腮不知所措。拆乌东俄军的东墙吧,使不得,乌克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拆东墙吧,库尔斯克州及其邻州怎么办?那里可是离莫斯科很近啊。假如乌克兰军队在俄本土无限占领,两年前策划的偷鸡事件,岂不是要蚀一仓库的米?乌人不杀首恶,俄人也不会放过吧?

俄罗斯也有限撤出乌东俄军回援库尔斯克,去一批被消灭一批,这个在以前的文章中说过,此文不赘。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6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称,基辅的“自卫权”不限于乌克兰领土。“乌克兰有自卫权,根据国际法,这项权利并不止于其边界。”这显然是肯定了乌克兰打击俄罗斯本土具有正义性,在国际法上也是没有瑕疵的。谁说不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只许俄罗斯占领乌克兰领土就不兴乌克兰反占?

斯托尔滕贝格还呼吁,“结束战争的最快方式是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我呼吁所有北约盟国继续提供支持,尤其是在这个困难时刻。”

这显然又是与美国军援乌克兰的一次呼应。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Prev Page12Next Page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46 Seconds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