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岸田卸任前访韩,尹锡悦政府为何如此"倒贴"?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9月6日,在首尔龙山总统府,尹锡悦和岸田文雄举行大范围会谈 韩联社/总统室通讯摄影记者团


作为首脑会的“纪念品”,两国签署了“关于旅外公民保护的合作备忘录”,谋划未来在第三国共同撤侨的合作机制;尝试简化两国公民出入境手续,以给突破1000万人次/年的双边往来规模创造便利。日方还向韩提供了部分涉“浮岛丸”号炸沉事件乘客名单的相关资料,作为“日韩亲善”的象征。

“浮岛丸”事件,是指二战刚刚结束后不久,日本海军运输舰“浮岛丸”号在运送数千名朝鲜劳工回国途中发生爆炸,造成524人死亡的惨剧。


“‘浮岛丸’诉讼原告团”于1992年8月25日到日本京都地方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查明真相、返还遇难者遗骨、支付30亿日元损害赔偿和“官方谢罪”。对此,京都地方法院的一审判决只承认了对少数幸存者的损害赔偿,“原告团”要求的查明真相、返还遇难者遗骨和“官方谢罪”的请求均被驳回,而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二审和三审)则做出了驳回“原告团”所有请求的判决。

这一案件背后,折射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丧心病狂地开动国家机器,以举国之力侵略、蹂躏邻国的罪恶事实。朝鲜半岛由于早早堕入日本人的侵略铁蹄之下,一面遭受着最残酷的剥削和歧视,一面被日本人强征,作为对中国内陆侵略中的劳工和炮灰。

1938年1月22日,日本国会通过了《国家总动员法》,据此日本政府和军部又陆续制定了《劳务动员计划》(后又改成《国民动员计划》)等,并把这些“计划”适用于“外民族”朝鲜人。后来,日本的侵略战争进入了疯狂状态,为能够随时动员必要的劳动力,日本政府开始实施征用制。劳动力动员起初的形式是公开召集,后来则转变成由政府机关来主导。1939年日本政府公布了《国民征用令》,实行战时体制。1942年5月日本内阁会议又做出了“对朝鲜同胞实行征兵制,并自昭和19年起加以征集”的决定,把原来的志愿兵制改为义务征兵制,规定凡是适龄青年必须入营服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鲜战俘和劳工理论上重获自由。1945年8月22日晚上22时许,重4730吨的日本帝国海军运输舰“浮岛丸”号满载着约4000名人员(3735名回国的朝鲜人和250名日本船员)离开了大森县大凑海军基地。


24日,接到“大海指令”的“浮岛丸”改变航向驶入舞鹤湾。当天下午5点20分左右,“浮岛丸”号到达内下佐波贺时船体中央突然发生爆炸,船体被炸成两部分,1小时后,海面上只剩下一部分船桅,朝鲜劳工、船员和船体全部沉入海中,这一事件造成524名朝鲜劳工和25名日本船员罹难。案发当时捞出来的遇难者遗体被临时埋葬在舞鹤海军兵团基地,其他遗体与军舰一起沉入了海底。




“浮岛丸”

1945年9月18日韩国《釜山日报》对“浮岛丸”事件进行了报道,并称该舰所载人数是8000名,死亡人数是5000名,甚至有民间根据幸存者的推测,称登船总人数在12000人。日本媒体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报道,详细情况则只字未提。

日本直到5年后,才开始处理沉船和遇难者遗骸。日本饭野重工业株式会社为了把沉在海底的“浮岛丸”号打捞上来再利用,先后两次(1950年3月和1954年1月)进行了船体后半部和前半部的打捞工作,捞出的数百具遗骨中的部分遗骨从1971年开始通过外交途径返还,280具身份不明者的遗骨还存放在东京的佑天寺,与大量日本低级战犯的骸骨混杂放置在一处。1978年在舞鹤的下佐波贺建了“浮岛丸”殉难者碑,每年8月24日举行慰灵节纪念。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81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8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