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解放軍: 軍民融合來香港 港四所大學助力解放軍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港四所大學助解放軍研發軍用衛星 分析:利用香港規避西方制裁


香港疑成中國軍事新拓展基地。本台調查發現,香港至少4所大學與中國航天軍工企業和學院緊密合作,甚至出現軍事化趨勢。香港政府亦投入數以百億元計的預算,但是官方對相關投資金額只字不提。這包含了香港中文大學與“國星宇航”研發並成功發射的全球首顆人工智能(AI)大模型科學衛星。

有分析指出,近年來香港多次被揭發作為中國高科技與軍事貿易的中轉站,種種跡象反映香港已成為中國“軍民融合”戰略的新據點,協助中國突破西方制裁。


今年9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學首次設計和研發的低軌人造衛星“香港青年科創號”,由“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搭載,在山東海陽東方航天港成功發射進入太空軌道。這是首個由香港政府全力資助和參與建造的衛星,它宣稱是全球首個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監測衛星。該衛星將用於探測香港及大灣區的環境和地理信息,並支持防災和低空經濟發展等國家政策。

不過,美國國防政策團體詹姆斯敦基金會(The Jamestown Foundation)副研究員張昆陽(Sunny Cheung)認為,該衛星背後的作用遠不止於此。他說:“只要改造它就馬上變成軍用,因為它可以很精確地監視人、車,而(相機)級數是亞米級的精確度,達1米之內。這衛星可即時做不同分析、物件和圖像辨認、可自行決定應追蹤的對象。它有著更快的速度,對世界而言是突破。”

習近平鼓吹“軍民融合”增強軍事實力

中國民用科技與軍事會出現緊密聯系,主要源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大力支持軍事建設,並於2015年全面推動“軍民融合”(military-civil fusion,MCF)。“軍民融合”迄今仍是重要國策之一,借由打破軍民界限,實現軍事和民用部門資源共享。例如近來重點發展的航天、芯片、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成為發展重點,這些技術既可商用,也能增強軍事能力。被美國制裁的華為正是這一策略的典型例子。




路透社圖

事實上,香港官方亦透露,前述的衛星項目,獲中國國家航天局、國家科學技術部“指導”,而重點軍工院校“電子科技大學”和航天企業“成都國星宇航有限公司”(ADA Space)亦是研發主力。“國星宇航”被中國官方稱為“民企”,但在2018年剛成立就獲得政府和創投基金投資數億元人民幣,並完成多項人工智能衛星任務,進入具“中國軍工奧斯卡”之稱的“軍工榜”,成為“年度十大商業航太企業”之一。該企業曾在去年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的聽證會上,被美國華盛頓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國安高級研究員埃爾莎·卡尼亞(Elsa B. Kania)點名,卡尼亞稱“國星宇航”因“軍民融合”對美國造成威脅。


台灣國安專家:“軍民融合”已延伸至香港

台灣國務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就此向本台分析表示,中國的“軍民融合”似乎已延伸至香港。

他說:“因為國企太龐大了,就容易被盯住。所以借由民企方式、運用民間的創新力量,注入國企。最近有很多這樣子的例子,就借用香港本身的優勢,在香港設立一些公司,專門就幫忙從香港采購是不是會借由這可能性在香港,例如跟大學合作的機會,或是民企合作的機會,用作為一個突破口。”

本台翻閱了過去的資料發現,香港中文大學最早於2005年建立“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作為中國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的香港基地。不過,該機構在近年來發展才變得活躍。去年11月,“太空與地球信息科學研究所”與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簽訂合作備忘錄,內容涵蓋衛星星座建設、衛星數據共享交換等。
不錯的新聞,我要點贊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0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