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细思恐极! 一场事先张扬的战争(图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朝廷的禁令,反向赋予了走私货品更高的价值与利润。尽管清廷的禁令一道比一道严格,但在逐利的走私商人运作下,鸦片输入量却不降反增。道光元年(1821),鸦片每年输入约五千箱,到了道光十五年(1835),数量猛增到三万箱。


“伶仃走私”的现象愈演愈烈。由于陆上不安全,从英国印度公司运来的鸦片大多存放于停泊于伶仃洋面上的趸船。这种船只通常拥有高大的船身,从航行的角度来说,它重心过高,不适宜远航,但宽大的容载空间却非常适合充当海上仓库。每当鸦片贩子在广州十三行达成交易,走私犯便持提货单,驾驶一种称为“快蟹”的武装快船前往趸船提货,转售内地。

这类走私通常难以察觉,即便被清廷水师抓住,往往又因贿赂而放行,缉私形同虚设。鸦片持续扩散,白银持续外流。


道光郁闷了,鸦片越禁越多,这可如何是好?



▲晚清时期承担对外贸易的“广州十三行”。图源:网络

对此,太常寺少卿许乃济有自己的看法。道光十六年(1836),他先后向皇帝呈递《鸦片烟例愈禁流弊愈大亟请变通办理折》与《请驰内地民人栽种罂粟之禁片》,建议皇帝重新解禁鸦片贸易与内地罂粟种植。

乍一看,许乃济莫不是昏了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替鸦片贩子张目?


长期以来,许乃济的建议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主张鸦片合法化而大加挞伐,实则不然。他曾在烟患最为严重的广东出任过按察使,深知“一刀切”式的禁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种种困难。与其如此,不如开放烟禁,通过“以货易货”的形式,再课以重税,从而缓解白银外流。而开放国内罂粟种植,目的则在于以“国烟”冲击“洋烟”,抢占市场份额,等拿回主动权后再进行控烟,逐渐平稳过渡,最终实现禁烟的目的。

许乃济的建议着眼于长远,但又缺少了些许温情。他片面地认为“食鸦片者,率皆游惰无志、不足重轻之辈”,让他们自生自灭好了。对于放任大批民间瘾君子不顾进而可能引发的人口问题,他又觉得“海内生齿日众,断无减耗户口之虞”。

对于许乃济的驰禁之说,许多大臣表达了反对意见。就在许乃济上书的同一年,江南道监察御史袁玉麟就以《鸦片弛禁将有防国本生计折》予以驳斥。而其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鸿胪寺卿黄爵滋的进言。


道光十八年(1838),黄爵滋向道光呈递《请严塞漏卮以培国本折》,指出想要彻底解决烟患,就必须从消费端入手,“先重治吸食”,没有人吸食,鸦片自然就失去了生产与销售的意义。对于瘾君子们,黄爵滋建议——给出一年的戒毒期限,事后仍复吸食者,一律处以死刑。简而言之,在黄爵滋的构想里,瘾君子的出路只有两条:要么戒毒,要么去死。

用死刑对付瘾君子,道光拿不定主意,于是下诏给将军、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在地方呈报的29份奏折中,有19人明确反对动用死刑。有官员批评黄爵滋的建议过于理想化:“若吸食者尽诛,即闽广而论,吸烟者十居七八,十万人恐不能尽也。”大范围动用死刑,既不人道,也不存在实施的可行性。

历史学家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认为,清廷官员普遍反对在全国捕杀瘾君子,一方面是源自于清廷对死刑的复核流程较为繁琐,由此带动的增加的工作量异常巨大,纯粹是让官员们加班,给他们添堵;另一方面是各地瘾君子数量庞大,倘若以消灭吸食者作为政绩考核标准,难免弄得官场上人人自危。

不过,真正让道光帝下定决心进行禁烟的,是这一年发生的两件涉毒要案。

庄亲王是清代世袭的铁帽子王之一。当时的庄亲王是道光帝的侄子,这个纨绔子弟沾染上了鸦片,与辅国公溥喜等成为“烟友”。道光十八年(1838)九月,京城禁烟风头正盛,犯了烟瘾的两人便躲到灵官庙偷偷解决,不料被东城兵马司指挥王钰抓了个现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7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2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