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從抗戰影片《大突圍》來說說歷史上八路軍的真實戰斗力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老周


摘要:11月29日,以抗戰時期沂蒙山地區大青山突圍為歷史原型的抗戰電影《大突圍》在全國上映,影片表現了在這場慘烈突圍戰中的英勇悲壯,結合影片來說說八路軍在抗戰期間真實的戰斗力。




11月29日,以抗戰時期沂蒙山地區大青山突圍為歷史原型的抗戰電影《大突圍》在全國上映,影片表現了在這場慘烈突圍戰中的英勇悲壯,結合影片來說說八路軍在抗戰期間真實的戰斗力。

對於這部影還是有所期待的,畢竟表現大青山突圍這樣慘烈戰斗的影視劇從來還沒有過。不過很可惜,影片的排片非常少,首映日當天只有7.3%,老周周圍五六家影院只有一家有放映,而且場次很少,一天就只有一兩場。所以直接導致觀影人數少,票房可以用慘淡來形容,首日票房只有110萬元,上映十天的總票房才區區604萬元。

還是去影院看了,感覺有些失望。雖然是以歷史真實為原型,但是整體來說,和真實的歷史差距還是很大。

首先,影片一開始就是日軍的機群,不但日軍指揮官乘坐飛機視察地形,還有多架戰斗機、轟炸機組成的大編隊在空中呼嘯而過。



之後,日軍的掃蕩竟然是以猛烈的轟炸開始的。三四十架飛機狂轟濫炸,劇中八路軍的傷亡至少一大半都是轟炸造成的。這就明顯不符合歷史的。當時日軍沒有獨立的空軍,空中力量分別屬於陸軍和海軍,是陸軍和海軍下屬的兵種——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在華北地區,主要是陸軍航空兵,但規模比較小,基本上主要是用於偵察,就算是進行轟炸,也就三五架次的規模。因為當時在中國戰場,日軍空中力量主要用於轟炸國統區的大後方,如對陪都重慶就進行了長達六年十個月的無差別轟炸,累計出動飛機9000多架次,投彈2.16萬噸,造成平民死亡超過4萬人,其中1941年6月5日六五隧道慘案,一次就造成2000人死亡。

對於華北敵後,日軍轟炸的頻率和強度都很有限,這主要是日軍資源匱乏,航空燃料、航空炸彈以及飛機的零部件,都是很寶貴的,日軍不願意耗費這些資源轟炸隱蔽在山區難以發現蹤跡的八路軍。所以出動幾十架飛機狂轟濫炸,完全就沒有過。

其次,八路軍突圍途中冒著嚴寒(當時是11月底)徒涉淌水過河,這時日軍用迫擊炮轟擊過河的八路軍——抗戰期間,日軍就沒有裝備迫擊炮,日軍步兵單位普遍裝備的都是擲彈筒,其實就是一種手持的輕便迫擊炮,口徑50毫米,發射專用榴彈射程為300米,如果發射手榴彈射程可以達到400米。退一步說,就算是60毫米迫擊炮,最大射程也就1500米左右。





這點距離難道不應該直接追擊,趁八路軍渡河之時,追上去——也不用跑到河邊,距離薩四百米之外就可以用步槍、機槍一起開火射擊,這幾分鍾的時間八路軍肯定是過不了河的。為什麼就光用迫擊炮轟擊,步兵卻不進行追擊,這是在故意放水嗎?

還有就是最後,為了奪取日軍占領的山頭,殺開一條血路突圍,面對日軍猛烈的火力,八路軍是用門板綁上棉被,再澆上水,做成簡易的防彈板,人就躲在這樣的防彈板後面往上沖,我的個天,這樣的防彈板要想能夠擋住九二式重機槍的子彈,至少是要黃花梨這樣的硬木再加十床棉被,像影片中這樣的防彈板,被說重機槍了,就是三八大蓋都能擊穿。盡管影片中後來防彈板也還是被擊穿的,但在現實中,恐怕上去一槍就被擊穿了,完全沒軍事常識。

誰在戰場上要這麼幹,那就是和義和團刀槍不入一樣愚昧了。


歷史上的大青山突圍,抗大一分校以及中共中央山東分局、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和八路軍115

師機關各一部共計5000多人,大部分都是非戰斗人員,最終成功突圍,但也付出了慘重損失。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犧牲300多人,另一種說是犧牲近一千人。

老周認為一千人犧牲更為可信,根據幸存者的回憶,損失是在五分之一左右,那麼一千人犧牲是更准確的。

有人會認為,這主要是突圍的大都是非戰斗人員,所以犧牲才這麼大。如果是戰斗部隊,損失肯定不會這麼大。很多人被抗戰神劇的橋段所忽悠,認為八路軍一個普通的聯隊就能硬扛日軍一個聯隊(相當於團級編制,3000人)——這在真實的抗戰歷史上,絕對是不可能的,其荒唐程度就像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一樣。




看看真實的數據,首先是八路軍抗戰第一戰,平型關戰斗,115師三個主力團近萬人,伏擊日軍兩支相向而行同時進入包圍圈的車隊,最後以差不多一比一的傷亡交換比,殲敵一千余人。要知道日軍大都是輜重部隊,真正的戰斗部隊只有護送車隊的一個中隊120人。而八路軍是剛剛經過長征的百戰余生的老兵,可以說是整個抗戰期間戰斗力的天花板。而且還是在兵力對比一比十,又占據地形優勢的情況下。

再看1940年10月百團大戰期間的關家垴戰斗,八路軍129師投入七個團,近兩萬人,還得到八路軍總部炮兵團的炮火支援,發射山炮三百發,圍殲日軍岡崎支隊535人,最後苦戰三天三夜,日軍援軍趕到,八路軍只得含恨撤退——電視劇《亮劍》裡,以關家垴之戰為原型的李家坡之戰,最後是酣暢淋漓全殲了山崎大隊。

日軍岡崎支隊陣亡52人,受傷97人,失蹤2人。八路軍僅在關家垴烈士陵園安葬的烈士就有1500人,再加上後方醫院傷重不治,犧牲要激近2000人。

當然,關家垴之戰有地形狹窄的客觀原因,但八路軍由於經過了大擴軍,戰斗力比平型關時大幅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千萬不要被抗戰神劇所忽悠,以為百十號人的八路軍就能把上千日軍打得屁滾尿流。在抗戰中,八路軍和日軍作戰同樣也是要付出巨大代價,沒有一場勝利是輕松的。整個抗戰,中國軍人和日軍的陣亡交換比是8.4:1,也就是說,中國軍人要付出8.4人犧牲的代價,才能換來擊斃1名日軍的戰果。

這才是真實的情況,所以抗戰才能用艱卓絕來形容。

而那些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把殘酷的戰爭拍成了兒戲,那簡直就是對抗戰先烈的褻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5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