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中国最憋屈的城市:背负桃色污名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也是在这一年,东莞县开始试行发展来料加工产业,并在全国率先设立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主管全县“三来一补”合资合作企业的工作,从洽谈、签约、工商、登记、报关、办理进口许可证以及香港直通车手续等,实行“一条龙”式服务。


所谓“三来一补”,简单来说就是外商提供设备、原材料,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由中国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劳力,“三来一补”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比如进口设备、原材料免税,其结算税收方式也跟民营企业不同,不按营业额结算税收,而是按照工缴费结算。

这个模式的诞生,直接改变了东莞的经济结构,也揭开了引用和利用外来资金的序幕。当时,香港商人张子弥的手袋制品公司,被不断上涨的成本逼到濒临倒闭的边缘,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了东莞考察。


这一考察不要紧,仅一个通宵,质量不逊于原品的女包便送到了张子弥面前,张子弥当即决定在东莞设厂,太平手袋厂正式成立,东莞的逆袭由此开启。



不过,广东其他地区也盯上了香港这块“香饽饽”,希望从中分一杯羹。为了争夺香港“三来一补”的机会,东莞以镇为单位,放手让他们独立发展,诸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那个时候去香港的通行证不易办理,有的乡镇负责人就划着一个小木盆,偷渡到香港去拉港老板来入伙,千难万难也要拿下。

好消息接踵而来,1985年,东莞县正式升级为地级市,东莞拿出所有利好政策,只要启动资金到位,租个厂房就可以开工,促成了10万台商下东莞的壮观场面,最高时期,东莞GDP差不多有一半是由台商贡献的。

随着工厂越来越多,东莞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前来务工。据统计,在1987年至2000年这13年间,东莞人口从74万人激增到570万人,东莞也顺利从一个纯农业县城,变身为工业城市,到2006年,东莞GDP达到2623亿元,位居全国第15位。




东莞招工 图/IC


然而,东莞看似风光,其实是利用低成本优势,让自己处在了全球生产价值链的最低端,而为了抢外资,东莞不惜大力发展娱乐产业,灰色地带逐渐冒头。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后,东莞的“三来一补”模式逐渐显露出竞争力不足的弊端,2007年的金融危机爆发,给了东莞“当头一棒”。

02 危机来临历经起落 昔日东莞风光不再

作为全世界重要的加工贴牌生产基地,东莞外贸依存度比一般城市要高得多,一度达到百分之二百到百分之三百,受到的冲击自然更为巨大。

外贸订单的锐减,再加上东莞土地成本的上升、环保政策的加压,综合因素叠加,在东莞的大量大型代工厂陆续转移、压缩规模或者倒闭。东莞最大的鞋子制造厂“裕元鞋厂”选择搬走;东莞富士康一部分搬去了河南郑州,一部分搬去了越南;大型港资筹办的纺织厂“明海整染厂”倒闭。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无评论不新闻,发表一下您的意见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42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