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姜昆: 姜昆洋徒弟大山:四上春晚,因冯巩一句话离开中国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他的同学们经常开玩笑:“马克,你是不是中国人转世?学习汉语怎么对你来说像玩一样?”大山总是哈哈一笑,认真地解释:“可能我和中国真有不解之缘。”




不知是天赋使然,还是他的那份执着让他有了超越他人的进步,他的汉语水平突飞猛进,甚至被老师称为“班里最像中国人的学生”。


1988年,大山以留学生(专题)的身份来到北京大学深造。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外国人的身影并不常见,而一个满脸稚气、金发碧眼的小伙子,却能够用一口流利的中文和摊贩砍价,这样的场景在那个年代让人颇感新奇。



除了学习汉语,大山对中国的传统艺术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第一次接触相声是在1989年的元旦晚会。当时,大山被邀请出演一个小品,在这个节目中,他饰演了一位学中文的“老外”。尽管他的发音还有些生硬,但一口带着外国腔调的京片子,却引发了观众的阵阵笑声。那一刻,他感受到了舞台的魅力,也埋下了对中国传统艺术无限热爱的种子。


正是在这个契机下,大山第一次认识了相声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那一年,晚会

春晚舞台上的“老外”


1989年的冬天,北京的街头挂满了迎接新年的红灯笼,家家户户弥漫着年味儿。对于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来说,电视机还属于新鲜玩意儿,中央电视台的元旦晚会则是除夕前的一场文化盛宴,而这一次晚会,意外地捧红了一位从遥远的加拿大来到中国的外国小伙。他,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大山。



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导演组正在为节目发愁,他们希望能在晚会上增加一些新鲜元素。那是一个对外国人充满好奇的时代,在街上看到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路人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导演组想,如果能让一个外国人用中文表演节目,肯定会让观众眼前一亮。但问题是,去哪找这么一个既会中文又愿意表演的外国人呢?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3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