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減肥: 運動減肥效果打折?原來身體竟會"偷懶"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01


"運動減肥"——這個被寫入無數健康指南的黃金定律,正在經歷科學界的深度審視。2021年,進化人類學家赫爾曼·龐澤(Herman Pontzer)在《燃燒》一書中拋出一個顛覆性觀點:人類每日能量消耗存在"隱形天花板",即便劇烈運動,身體也會通過降低基礎代謝等方式抵消熱量消耗。這一理論迅速引發熱議,但最新科學研究卻描繪出更復雜的真相。

龐澤理論的根基,來自對坦桑尼亞哈扎部落的觀察研究。這個以狩獵采集為生的群體,每日體力活動量遠超現代都市人,但佩戴式監測設備顯示,他們每日消耗的熱量竟與久坐辦公室的西方人相當。這似乎印證了龐澤的核心假設:人體存在"能量消耗補償機制",總能耗被鎖定在每日3000大卡左右。


"當看到哈扎人的數據時,整個實驗室都震驚了。"倫敦大學代謝研究專家艾米麗·卡特博士回憶道,"但問題在於,這類觀察性研究無法控制變量。"2023年《運動醫學評論》的薈萃分析指出,不同族群間的基因差異、飲食結構、環境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結果,而龐澤團隊未能有效排除這些幹擾項。

更直接的質疑來自龐澤自己的數據:在對老年群體的追蹤中,研究者發現個體間每日能耗差異可達1000大卡,與其宣稱的"固定能耗論"形成矛盾。



02

為突破觀察性研究的局限,科學家轉向更嚴謹的隨機對照試驗。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22年開展的裡程碑式研究,將300名志願者分為運動組與對照組,進行為期10個月的監測。結果顯示:

每周5次、每次60分鍾的中高強度運動組,日均能耗提升約15%


基礎代謝率未出現顯著下降,補償效應僅抵消約30%的運動能耗

個體差異顯著:20%參與者呈現超預期能耗增長,15%則幾乎無變化

"這就像打開不同房間的電燈開關,"項目負責人馬克·哈裡森教授比喻道,"運動確實能點亮更多'能耗燈泡',但每個房間的電路排布(個體代謝特征)各不相同。"




當健身房的汗水未能換來預期的體重下降,背後隱藏著三重科學機制:

1. 行為代償陷阱

晨間完成1小時跑步後,人們往往會無意識減少日常活動:選擇電梯而非樓梯、久坐時間延長。加州大學追蹤研究發現,這種"節能模式"可抵消高達40%的運動能耗。

2. 代謝適應之謎

長期規律運動者的身體會進化出"節能基因"。2018年《細胞代謝》研究揭示,運動人群的線粒體工作效率提升5%-8%,肌肉收縮能耗降低,這些進化優勢在原始社會幫助人類保存能量,卻成為現代減肥的隱形障礙。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41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