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德國: 紐約時報:德國陷入大麻煩,沒人知道該怎麼辦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然而,選舉後最有可能的結果不是分裂,而是傳統執政黨基督教民主黨和社會民主黨結成聯盟。默茨曾表示,他會考慮放松債務限制,以增加國防開支。社會民主黨也將不得不做出讓步。可能會出現對企業減稅和增加政府開支的混合方案,結果會導致經濟政策的不足,就像朔爾茨模糊的競選口號:“給您更多,讓德國更好。”


2024年10月,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 University)的社會學家安德烈亞斯·雷克維茨(Andreas Reckwitz)出版了一本書,引起了廣泛關注。它的標題是“損失”,簡單地說,它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事情會變得越來越好”這種觀念塑造的西方文化無法應對根本的、不可逆轉的衰退。雷克維茨認為,重新取得進步是可能的。但他認為,同樣有可能的是,一些社會群體將不得不接受損失,並盡其所能地管理衰退。為了鼓勵自己,他引用了美國詩人伊麗莎白·畢曉普(Elizabeth Bishop)的一句名言:“失敗的藝術不難掌握。”

也許這是德國人必須掌握的一門藝術。誰知道呢,也許沒有增長也會有美好的生活——只要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但是,你如何將一首詩的精神轉化為冰冷的經濟學語言呢?首先,政治家們必須誠實地告訴選民,“給您更多,讓德國更好”這個選擇已經不在討論之列。如果沒有什麼改變,它將是“給您更少,德國會更糟糕”。
點個贊吧!您的鼓勵讓我們進步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82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8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