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位記者用生命寫成的四份內參(圖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廣東省公安廳向《人民日報》社求援


一條深圳河,把一個完整的寶安縣切成了兩半。

當年英國強占香港時,說實話,深圳河兩岸幾乎一模一樣地窮,像同胞的兩兄弟,誰也不比誰的兜裡多一分錢。歲月匆匆,對面的香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到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成了幾百萬人的世界級的大都市,而深圳河北邊卻風光依舊。如今轟轟烈烈的深圳特區早已成為90年代中國改革的樣板,而30年前的深圳是一種什麼樣子,恐怕99%的深圳人都說不出所以然吧。

作為寶安縣城的深圳,坐落在梧桐山和羊台山邊,全縣的家當只有20多家生產小農具、小五金和加工農副產品的小工廠。深圳僅有4條寬不足10米、長僅0.5公裡的道路,破房爛屋建築面積109萬平方米。

一般的年景也就罷了,深圳的老百姓和中國所有的老百姓一樣有著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承受力,就那樣有一口沒一口地過吧,只要還餓不死就行。偏偏趕上那可怕的三年自然災害,深圳人望著對面燈紅酒綠的香港,終於心動了。

再守著家鄉非餓死不可。有個羅芳村,距離深圳只有10分鍾的路程,與香港新界隔一條幾米寬的深圳河。河也太不像河了,又淺又窄。

不要說三級跳運動員,有的地方就是一般老百姓,一步也可以躍過,這裡是當年逃香港最佳的地段。


至於羅芳村的人就更容易了,不用爬鐵絲網,也不必游水、他們的飛地在香港那邊,有耕作證,大大方方從小橋上過去就行了。那時以糧為綱,什麼副業都是資本主義的尾巴,要堅決割掉。

飛地上好好的菜拔了,要種水稻。種水稻也成,沒水,從深圳這邊抽水過去種。香港的菜農直罵,真沒一點經濟腦瓜,香港菜價翻著跟斗往上漲,而你們種米幹什麼?沒辦法,計劃呀!




無奈經濟水平相差太大,深圳河畔的這個羅芳村,人均年收入213元。而對面幾百米遠香港的較寮村,人均收入7.8萬港元。

羅芳村的農民有羅芳村農民的辦法,跑過去540個青壯年,比余下的多一倍,在香港邊境對著深圳羅芳村的地段蓋了屋,也建了個村,還叫羅芳村。

以後特區成立後,深圳羅湖區的黨委書記湯錦森帶工作組來到了這裡,鼓勵農民種菜,開展邊境小額貿易,1989年羅芳村人均收人8096元,是深圳成為特區前最高一年的57倍。

羅芳村人說,現在讓我去美國我也不去了。不少當年逃過去的羅芳村人又申請回來,經審查也確實回來了一批。那些發生在60年代初期的鮮為人知的故事,就是當時窮困不已的深圳人也不一定說得清楚。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29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4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