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白宮大吵,這是一場注定要發生的"外交災難"?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下一步,美烏如何談?


“要麼改變,要麼下台”。這是共和黨“親烏克蘭”參議員格雷厄姆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最新“忠告”。

當地時間2月28日中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和澤連斯基第一次在白宮相會。和此前特朗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愉快”的通話不同,特朗普和澤連斯基短暫的見面,一開始尚算“體面”,但很快就陷入了爭吵。


隨後,澤連斯基及其代表團被“趕出”了白宮:沒有共進午餐,沒有進一步會晤,沒有簽署礦產資源協議,也沒有聯合記者會。同時,美國國務院指示國際開發署終止對烏克蘭能源基礎設施價值2500萬美元的支持。不過,據說這是在澤連斯基來訪前就定好的計劃。

2月28日發生的一切,在歐洲烏克蘭引發軒然大波,多國領導人紛紛表態“和烏克蘭在一起”。烏克蘭主流媒體《基輔獨立報》發表社論呼吁“美國人民”站出來反對特朗普,文章標題稱:“一位總統在橢圓形辦公室裡不尊重美國——不是指澤連斯基”。

相比之下,澤連斯基的反應非常冷靜。據白宮官員透露,爭吵過後,烏方表示依然希望和特朗普按計劃舉行會晤,但遭到美方拒絕。之後,澤連斯基對媒體表示,他“不想失去在美國的偉大伙伴”,認為今天的沖突對雙方都不好。澤連斯基還說,他和特朗普的關系可以挽回。

“我們可能必須習慣特朗普具有挑釁性乃至破壞性的談判方式。”日內瓦安全政策中心主任、歐洲安全組織(OSCE)前秘書長托馬斯·格雷明格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澤連斯基並無其他選擇,只有真正開始談判進程,他才能了解到特朗普的真正立場。

然而,最近一個月,這已經不是美烏雙方高層第一次爆發正面沖突。究其原因,這不是口舌之爭,其背後依然是雙方對於何時開始停火談判、烏克蘭如何參與談判、是否需要以“安全保障”為談判先決條件等關鍵問題上,未能縮小分歧。

一場注定發生的對抗


2月28日中午的會晤,是在一片“虛偽的和諧”中開始的。

澤連斯基在白宮西翼門口受到特朗普率領儀仗隊迎接,兩國領導人禮貌握手。隨後,澤連斯基向特朗普贈送了烏克蘭拳擊手烏西克的冠軍腰帶。面對記者,他們笑著透露了即將共進午餐和簽署協議的安排。

澤連斯基還准備了一個“小節目”:他遞給特朗普一組烏克蘭戰俘在監禁前後的對比照片。烏克蘭已經通過換俘接回了4000多人,但還有數千人需要交換。近日,澤連斯基提出一次性完成全部換俘的提議,但未得到俄方回應。他似乎希望特朗普能在美俄對話中有所幫助。特朗普也回應道:“讓我們一起結束這一切。”


看起來一切都很順利。然而,最近半個月雙方積累的怨氣,正在等待一個轉折或出口。

一切始於澤連斯基和美國副總統萬斯在2月14日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的會晤。這是特朗普正式就職後,澤連斯基首次會見白宮核心高層。然而,會議開始前,美方官員突然要求澤連斯基必須簽署一份剛剛交給他的協議,“如果希望與萬斯會面的話”。

這就是著名的美烏礦產資源協議的第一稿。協議本身基於澤連斯基去年提出的一項“以資源換安全保障”的建議。不過,烏方拿到的文本沒有關於“安全保障”的條款。經過反復溝通,美國官員同意推遲澤連斯基和萬斯的會晤,給烏方7個小時修改。但當烏克蘭提交修訂稿後,美方拒絕了所有修改意見。

當時,這個插曲沒有影響澤連斯基和萬斯進行了一次據稱“成果豐富”的會晤。但這只是美烏進入“大爭吵”時期的序幕。烏克蘭媒體稱,從那時起直到2月28日澤連斯基訪美,為了在兩周內迫使烏克蘭認可美方提出的協議,特朗普團隊使用的手段是“敲詐勒索”。

歐洲真理報》披露的細節顯示,美國代表曾對澤連斯基威脅道,如果不答應協議文本,他將無法前往華盛頓面見特朗普,這意味著特朗普將首先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面。一次會談中,美方官員甚至對澤連斯基說:“再等五分鍾,我就打電話告訴特朗普,你根本不想和美國談判。”

特朗普方面也積攢了許多“委屈”。特朗普聲稱,當他的財政部長貝森特前往基輔和澤連斯基討論協議文本時,澤連斯基“正在睡覺”。烏克蘭政府否認了這種說法。但美烏媒體均披露,澤連斯基確實在和貝森特談判時當場出離憤怒,在會議室中發出“沙啞的叫喊聲”。2月26日,澤連斯基在出發前往美國前再次對媒體表示:“我不會承認哪怕 10 美分的債務。”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18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6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