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星链"常态化组网,就差突破火箭重复使用技术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卫星互联网的大玩家,只剩下了中国美国美国SpaceX一家独大,中国一众商业航天企业迎来追赶的关键一年,多型可重复使用火箭将陆续亮相、实施首飞。


目前,SpaceX已经累计发射卫星超过7000颗,星链覆盖120多个国家的500多万用户。而中国三大巨型卫星星座,规划最终组网规模均超过万颗,但目前发射入轨仅刚过100颗。其中的关键之一,是载荷更大、成本更低、频次更高的发射能力。

今年2月,千帆星座发射服务项目两次公开招标,要求“一年9次,每次一箭18星”,均因为“供应商报名数量不足三家”而失败。中国商业航天需要加速进入新一轮太空竞赛。目前,各地纷纷出台产业政策,为其提供“加速度”。


没有一个国家不觉得卫星互联网重要。但是,全球范围内,除了中国美国,基本上都是声浪很大,动作很小。自2015年的高峰过后,在2024年,全球只有7个新的卫星星座公司成立。事实上,至今,全球已宣布的411个卫星星座中,仅5%处于正常发射状态,14%有过发射但进展缓慢,21%仅发射过原型验证卫星,约30%处于开发阶段,约29%正式取消或不再活跃。



自2015年底成功回收猎鹰9号后,至今没有一家商业航天公司赶上SpaceX的进度。SpaceX几乎已经垄断了发射业务与卫星互联网业务。每千克载荷的入轨成本,在猎鹰9号时代下降了90%,星舰有望继续压缩90%。去年,SpaceX发射次数占到了全球的50%,由其发射入轨的航天器占了全球的80%。


美国的Rocket Lab被视为SpaceX的挑战者之一,去年完成了16次商业发射,今年将进行下一代可回收火箭的试射。而贝索斯的蓝色起源的新格伦号火箭只发射过一次,拖累了亚马逊“柯伊伯项目”组网进程。

欧盟是最受伤的经济体之一。俄乌战争让卫星互联网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安安全的高度,但回避与俄罗斯的合作,也影响了欧洲的发射能力。目前,欧洲自己的卫星互联网OneWeb(由法国公司Eutelsat运营)在轨卫星约600颗,相比星链,价格更高,速度更慢;欧洲计划打造的主权卫星星座IRIS2,最快也要等到2030年服役。




近十年来,中国的火箭发射次数持续突破新高,去年达到了68次,其中国家队完成56次,民营商业航天完成12次(失败2次)。但这仍然赶不上卫星互联网组网的需求。

目前,中国筹划中的巨型卫星星座共三个,包括中国星网的国网星座,垣信卫星的千帆星座,以及鸿擎科技的鸿鹄星座,预计最终组网规模均超过万颗。前两者都已经进入常态化发射组网阶段。

千帆星座,是“地方队”的代表,它的运营主体垣信卫星,股东既包括上海国有投资平台联和投资,也包括中科院与上海共建的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以及东方明珠、上汽恒旭等当地龙头企业的投资平台,至今已发射5批,共90颗。最近的一次就在今日凌晨,首次采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次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前者是首款国家立项的面向商业市场的运载火箭,后者是国内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44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3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