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中国"星链"常态化组网,就差突破火箭重复使用技术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中国星网是央企,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相似,是通信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国家队”,去年年底首次批量组网发射,“一箭10星”,今年2月发射了第二批。


鸿擎科技,则是民营商业航天发射企业蓝箭航天的子公司。去年底,低轨卫星自动化生产线刚建成。

目前,中国巨型卫星星座组网,仍然处于卫星产能高于发射产能的阶段。千帆星座目前的卫星制造,主要由上海微小与格思航天制造,仅后者在2023年投产时年产能就达到了300颗;而千帆星座自去年8月6日首批发射入轨,至今5批,相当于平均每45天发射18颗卫星。


如果按目前的速度,原定2025年计划完成648颗卫星的组网任务面临着考验。国网星座计划在未来5年内发射约10%的卫星,即超过1000颗,同样面临压力。

此外,由于低轨卫星设计寿命普遍较短,很快,运营商将需要额外发射产能,去弥补那些脱轨的卫星。在星链已经发射的7000多颗卫星中,已有超过700颗发生故障或脱离了轨道;随着更多在轨卫星走向设计寿命上限,未来巨型卫星星座的增量组网,需要更大的发射产能。

中国各地政府正在为商业航天提供“加速度”。自从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后,2024年与2025年连续两年,商业航天都被写入到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至今,至少已有17个省市出台了四十多项商业航天相关的产业政策。


上海的规划是到2025年底,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6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其中,闵行区提出,到2026年,形成年产50发商业火箭、200颗商业卫星的批量化制造能力;松江区提出,到2027年,全区商业卫星批量化智造能力达到年产300颗。长三角的浙江湖州、嘉兴,以及江苏苏州、南京、无锡等地,均围绕相关产业链出台政策。

北京,尤其是亦庄,正在推进“千企联动、千星入轨、千亿营收”创新集群建设,计划在今年发射火箭40次,超过去年的3倍,预计部署130颗卫星入轨;到2028年,年度火箭发射接近百次,发射互联网卫星2000颗。雄安则是中国星网等企业的总部所在地。


广东则提出了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的布局,其中,阳江航天发射母港列入重点建设项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工之年,也是“十五”规划编制之年。中国产业政策飞轮的转动将变得更为迅速。火箭发射的国家队与民营企业,不少都计划在年内试飞可重复使用火箭。据媒体不完全统计,它们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天兵科技的天龙三号、东方空间的引力二号、星际荣耀的双曲线三号、星河动力智神星一号等。

这将推动中国卫星互联网成为全球尤其是南方国家的“太空丝路”。工信部在介绍千帆星座进展时就称,它主要为境外用户提供低延时、大容量、低成本的宽带卫星互联网服务。千帆星座的垣信卫星已经与巴西达成合作备忘,正在进入哈萨克斯坦与马来西亚等市场。路透社报道称,垣信卫星与30多个国家有过商务上的接触。

上周,蓝色起源CEO戴夫·林普(Dave Limp)在美国一场峰会上称,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今后5年或8年内,将有多少枚火箭发射升空。
点个赞吧!您的鼓励让我们进步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10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