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过去25年,中国外贸版图变化有多大?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值得一提的是,东盟在2019年超过美国、在2020年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并且中国与东盟已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近日,中国越南签署产供链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充分发挥双边机制作用,鼓励两国企业通过贸易、投资、技术合作等方式加强多领域产供链合作。

商品结构


除了出口目的地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

2000年时,中国出口商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当年仅服装类产品的出口额就占到总出口额的12%左右。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近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到,即使在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的70%以上仍是劳动密集型的纺织和轻工产品,比如塑料、家具、服装、鞋帽等。



黄奇帆表示,最近十年,中国制造产品出口出现结构性变化,2024年出口产品中,90%是资本密集的装备类、电子类产品。

城市进化论根据海关总署数据计算分析,2024年,中国出口的服装及衣着附件金额占总出口的比例,已下降至4.45%,出口玩具金额的比例也仅有2000年的一半。

数据映射到现实世界:十几年前,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农民工到沿海地区务工,就是到厂里做衣服或玩具;渐渐地,这一场景变成了新青年到富士康、京东方等工厂生产电子设备。

2000年时,海关统计的出口商品中还没有“手机”这个条目,2024年中国出口了8亿多台手机。2000年时,中国出口汽车和汽车底盘仅2万余辆,而2024年达到了641万辆。

这期间,广东、浙江等沿海外贸大省逐步实现产业和技术升级,工厂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能级也越来越高。沿海地区的变化传导到内陆地区,一些中西部城市晋升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在,以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正成为出口新兴力量。2023年,“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已突破万亿大关。

区域版图

对外,出口目的地和商品类型更加多元化;内部来看,各个省份出口份额也在变化。

一个明显趋势是,长三角地区出口份额不断上升,部分中西部省份虽地处内陆,但出口份额也在上升。


广东仍是中国第一出口大省,且出口额保持上涨趋势,但其所占比例已经明显下降。2000年时,广东出口占全国出口比例超过1/3,去年已降至约1/4。

与之相比,位于长三角的浙江和江苏,过去25年出口份额明显提升,其中浙江出口份额由7.80%升至15.34%,江苏从10.34%升至14.35%,分别是上涨幅度第一和第二的省份。

根据城市进化论此前分析,多种因素造就了上述差异。

大湾区的外向型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与港澳地区、东南亚紧密联系,而长三角的开放型经济模式既面向国际市场,又与国内市场紧密结合,实现了内需与外需的平衡。

另外,广东乘改革开放先机,率先享受了外贸增长的红利,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长三角地区快马赶上。

部分中西部省份则凭借基础条件及自身努力,也在出口市场中赢得了更多份额。过去25年,出口份额涨幅前10省份中,有7个都是中西部省份,依次分别是四川、重庆、河南、安徽、广西、湖北及新疆。

具体到城市,中国入世20年,郑州、成都、重庆也是进出口额增长倍数最高的三个城市。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这条新闻还没有人评论喔,等着您的高见呢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38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