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溫州老板統治歐洲日料店,不賣皮鞋改捏壽司了?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市面上還專門誕生了日料學院機構,一條龍主營日料培訓+供應鏈+開店指導,三個月俗稱課程,手把手教人去歐洲壽司


還有廠商專門賣自動壽司機,同一台機器手握、軍艦、壽司、飯團都能包,連人工的錢都省下了;能用預制菜的地方都用預制菜——反正老外也是吃著罐頭食品長大的。

原本壽司的做法就都差不多,現在還都是從那麼幾個學校畢業的。再加上許多餐廳為了提高效率,采用中央廚房配送、流水線操作等方式,降低了人力成本,也無形中削弱了口味的獨特性。


這使消費者在選擇時,感受不到太多區別,唯一的競爭優勢就是價格。網友調侃說,現在去歐洲開日料店,和49年入國軍差不多。



壽司淪為餐飲界的“拼多多”,嗅覺靈敏者已轉戰新賽道,去賣日本拉面、韓國炸雞印度咖喱、泰國奶茶。

老外對這些食物很不熟,誰先做、誰做得好吃,誰就享有定義“正宗”的權利:四川花椒混入豚骨湯底料理包;冷凍雞腿裹上雙倍脆炸粉,用郫縣豆瓣醬調甜辣味;安徽紅茶粉混搭荷蘭奶精調配......真·新東方料理。


這些魔改中餐的共同點顯然易見,食材簡單,加工容易,定價錨定15-20歐元舒適區,本質上都是制造業思維:

溫州老板們將餐飲視作“可拆卸的工業模組”——食材是零件,文化符號是包裝,供應鏈是流水線,用河南面粉的成本、義烏裝飾的溢價、深圳機械的標准化,組合成對歐洲本土餐飲的系統級替代。




正如一位溫州老板的調侃:“日本人覺得做壽司是藝術,我們覺得是數學——怎麼用最少成本賺最多錢。”

對於歐洲人來說,當他們得知自己最愛的櫻花壽司店老板姓陳時,就像得知聖誕老人大多是義烏制造——但有什麼關系呢?量大、管飽,便宜,就夠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還沒人說話啊,我想來說幾句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534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3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