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一場圍繞醫生"眼睛"的5000億市場爭奪戰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同時,醫療設備廠商還在嘗試融合“醫療影像鏈”,也就是將CT、MRI、PET等影像融合在一張片子上,由此在腫瘤學、神經學和心臓病學等臨床實踐中,有望更有效率地完成診療。


這些也指向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黃鋼所在的上海健康醫學院為上海醫療衛生系統輸送超2/3影像技術人才。他們已經開設了“AI+”相關課程,在為未來醫院做准備了。“如果能夠把握未來5到10年的熱點,我們未來培養的五屆學生至少會有一個強手。”黃鋼說。

這些強手或許也是全球未來醫療的希望所在。


就在4月21日,國家醫保局又發布通知,要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醫保影像雲索引上傳試點工作,相關經驗還將復制推廣。大有在地方建立影像雲數據共享中心之意。

一個多月前(3月6日)全國兩會期間的一次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曾提到,要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為人口較多的縣鄉兩級配齊急需的醫療設備,健全高水平醫學人才向縣鄉下沉等機制,力爭實現“小病不出市縣、日常疾病在基層解決”。

疊加數據安全升級等現實,業界認為,本土醫療設備企業、醫療影像AI企業的機會來了。


只是,要想真正拿到利好,挑戰也不容忽視。且不說,AI本身還面臨幻覺、偏見、數據孤島、落地場景有限且常常與臨床實踐不匹配等問題,就是醫療設備本身也有來自市場和產業鏈的挑戰。

事實上,在本土龍頭和醫療影像AI高歌猛進的同時,相關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在集采擴圍、醫療反腐持續升級等政策的影響,整個大型醫療設備市場處於低迷狀態,這使企業們面臨空前的壓力。


可以看到,2021年初,本土老牌醫療器械企業萬東醫療被美的集團收入麾下了;跨國巨頭GE醫療過去一年在全球的排名下降一位,中國市場疲軟是主因;聯影2024年的營收103億元,也同比下降了9.73%,淨利潤同比下降36.08%,這是該公司2018年以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潤雙雙下滑。

盡管,2025年以來,市場情況也有好轉的跡象,但是,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部分核心零部件和關鍵原材料,如:MRI的射頻線圈、監護儀的高精度傳感器、CT設備的X射線探測器、超聲設備的壓電晶體材料等依然依托全球供應鏈,這給本土龍頭敲響了警鍾。

人工智能熱潮雖“漸欲迷人眼”,硬核的技術積累、工藝和創新能力提升,或許還是決勝的關鍵。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1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0020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