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亞裔: 40%美國人懷疑亞裔忠誠度 應如何破局?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美國的“亞裔美國人基金會”(TAAF)主持的2025年《STAATUS指數》出爐,結果令人心寒。


這份報告被普遍認為是“美國民眾如何看待亞裔美國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島民的權威年度調查”,具有全美代表性的多族群視角研究,啟動於2021年。今年,在征集到4909份答案後,得出的結論竟然包括:

40%的美國人懷疑亞裔美國人對美國的忠誠度(2021年這個數據是21%);


超過25%的美國人認為華裔是美國國家安全及社會的威脅;

40%的人支持限制持中國護照的人購買土地;

56%的美國人支持二戰期間對日裔的拘禁;

63%亞裔預計未來五年可能遭遇種族歧視;

25%美國人與亞裔零社交往來;

53%美國人仍無法說出任何相關重大歷史事件;

通過政客了解亞裔社區相關信息的比例從2021年6%升至2025年14%,等等。


盡管川普總統上台後令美國在西方世界的地位有所動搖。但是,考慮到多年來中西方的對立、西方媒體的宣傳及疫情以來仇亞歧視的全面爆發等現實因素,這份報告無疑可以作為多個國家社會問題的風向標。面對這些殘酷的統計數字,各國華裔社區應更加深刻地思考如何應對,並付諸行動,否則很容易成為突發性重大社會事件的受害者。

作為多元化的社區(宗教、語言、文字、意識形態等多元),很難判斷“所有亞裔(華裔)”的忠誠度,但是毫無疑問,華裔社區成員中有很大的比例是有意願、並已經在定居國扎根,在文化上與祖籍國保持一定程度的關聯,在政治上獨立於祖籍國——這些人對定居國的忠誠度不容置疑。




對這部分人,用過去慣常的、站在中國視角的“海外華人(Overseas Chinese)”來稱呼已不再適用,而應該用“華裔(Ethnic Chinese)”,或者更形象的稱其為“已經扎根定居國的華人(Rooted Chinese)”——借鑒新加坡馬來西亞的官方用法,可以采用“華族”來稱呼。

華族是定居國的一個民族。華族既不是祖籍國國民的”海外延伸”,更不是”文化棄兒”,而是形成了”文化延續-政治獨立”的新型認同模式。他們的身份不是渴望被召喚的游子,而是扎根於定居國的積極建設者與文化共創者。

文化層面,他們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中文和華夏習俗,延續節慶傳統,維系著文化記憶的連續性;另一方面,他們積極融入所在國的文化環境,形成獨特的混合認同。同時,他們將部分華夏文化帶入到所在國的文化,促動多元文化的發展。政治層面,華族以所在國的國民身份參與社會事務,認同所在國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而不再受祖籍國政治議程的影響。在政治認同上完成了從”僑居者”到”定居者”的轉變。

清晰的身份定義對於定居各國的華裔移民益處良多。

在個人層面,它有助於緩解文化撕裂與身份焦慮,使個體能夠更坦然地面對“我是誰”的問題,增強心理安全感與文化歸屬感;在群體層面,能夠凝聚共識,促進代際傳承,同時擺脫“華僑”、“海外華人”等歷史性標簽所附帶的依附性與模糊性;而在社會與國家層面,一個不以“僑”、“回流”、“外國人”為中心的新身份表達,有助於華族以平等主體的姿態參與居住國的政治、社會與文化建設,也讓主流社會更准確理解並尊重這一群體的歷史、貢獻與文化特質。

對於本年度TAAF民調所暴露的華裔社區面臨的尖銳的社會矛盾而言,“華族”身份的強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定居國社會對華裔社區忠誠度的懷疑。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57 秒 and 2 DB Queries in 0.0009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