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印巴冲突:看不到尽头,也没有赢家....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印度的布里哈迪瓦拉寺(图/视频截图)

而以真纳为代表的上层穆斯林还担心甘地的“基层动员”脱离了宪法斗争的轨道。这些上层穆斯林,主要是土邦王公和真纳这样的孟买商业势力的代表,他们和英国殖民政府有正式的沟通渠道,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基层动员的“人海战”天然反感。


1921年,和甘地的分歧公开化,作为国大党第二号人物的真纳脱党自建“山头”,标志着国大党的“印度教化”,与穆斯林群体渐行渐远。这不是甘地愿意看到的,却也无法挽回。

不过,真纳本人并非原教旨主义者,而是笃信宗教自由的世俗主义。真纳出身于孟买富裕商人家庭,他的母亲是孟买霍加派长老之女,霍加派是一种高度印度化的伊斯兰小众教派,人数不过20万左右。这样的家庭背景出身,和原教旨主义格格不入。

而且,他和甘地一样是律师出身,其专业成就还在甘地之上。这样的专业背景,让真纳更愿意在宪法框架内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是他和甘地的主要分歧。

总之,尽管脱离了国大党,真纳并不想带领穆斯林独立建国,而是争取穆斯林留在统一的印度中实现自治。他和甘地之间的分歧也没有影响双方后来的合作,甚至主动承担了国大党和英国殖民当局的沟通桥梁。


然而,正如甘地无力阻止尼赫鲁为代表的“印度教派”在国大党内的崛起,真纳也改变不了穆斯林联盟越来越宗教化的大势所趋。穆斯林联盟中的“莎菲派”和“真纳派”之间的矛盾也愈演愈烈,甚至让真纳一度脱离政治活动。

就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印巴分治”真正的导火索出炉了。这就是1929年,真纳提出“十四点计划”,要求穆斯林在中央立法会议中应占议席的1/3,后来又增加了地方议会和政府部长级职位的1/3。

总之,穆斯林在“大印度”的政治舞台上保留1/3的“自留地”,成为印度穆斯林的基本政治主张。殖民时代穆斯林在印度的实际人口占比最多也不超过15%,真纳的要求显然有“狮子大开口”之嫌。这一方案显然有照顾激进派的因素,真纳有自己的苦衷。




▲真纳(左)与甘地(图/CFP)

国大党在甘地的主导下,对穆斯林的“要价”还能容忍。而且直到上世纪30年代末,印度摆脱殖民统治看上去还遥遥无期。印度穆斯林的“漫天要价”并不是急于解决的问题。二战后大英帝国日薄西山,印度独立的时刻越来越近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之间的政治地盘分配就成了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实际上是无解的,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交恶不可避免。

蒙巴顿勋爵上任前一年的1946年2月发生了印度水兵起义,严重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政府旋即派出特使与印度各派政治领袖展开谈判,安排选举事宜。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矛盾爆发,后者就提出了巴基斯坦独立。为此,印度穆斯林在当年7月大规模游行,发生流血事件,史称“七月屠杀”。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491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