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印巴冲突:看不到尽头,也没有赢家....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次年2月,蒙巴顿勋爵接手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这位以协调能力见长的海军元帅竭力周旋,意图弥合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裂痕。这一努力甚至得到了当时已经退出政治一线的甘地的鼎力支持,可依然没有结果。


此时实际主导国大党的尼赫鲁可不是什么圣徒。论虔诚,他与甘地望尘莫及。但是,他比甘地更理解建构国家的“建筑术”。印度有500多个民族,50多种主要地区语言,很难套上“现代民族国家”的模板。“印度教”替代“印度民族”,“宗教性”替代了“民族性”,成了建国的利器。尼赫鲁是绝不会接受印度穆斯林“三分之一自治”的高昂要价。实际上,他也不准备接受真纳的任何“要价”。

反之,尽管真纳和甘地一样对“统一的印度”有深厚的执念,也不可能违背众多穆斯林的意愿做出“让步”。何况之前的那场堪称屠杀的流血迹还散发着腥臭,双方根本没有互信的基础。蒙巴顿和甘地的努力,注定化作泡影。


03

最终,海军元帅交出了那份着名的“巴顿方案”。方案的要点有三: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构成;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个自治领。

这份方案既没有阴谋,也没有阳谋,有的只是对现实妥协的投降书。自古以来,印度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单一政治主体,而是各种政治主体的“缝合怪”。在莫卧儿王朝到英国殖民时期,一部分领土实现了行省化,还有另一部分领土依然保持高度自治、拥有部分主权的封建土邦。

蒙巴顿方案不过是把行省化的地区,按照居民信仰的人口比例分为印度巴基斯坦两大块,其余的封建土邦则获得了加入双方的选择权。


该方案的后果是很容易想见的。且不说大量零碎的划界争议,单就印巴之间的“土邦争夺战”就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麻烦。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图/视频截图)


克什米尔邦的归属问题,是“蒙巴顿方案”留下的众多烂摊子中最大的那坨之一。需要强调的是,这仅仅是之一,而不是唯一。至少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之间的“穆斯林内部分歧”就不比克什米尔问题要小,最终的解决方式也相当戏剧性。风俗、经济乃至信仰与西巴基斯坦大相径庭的东巴最终也独立建国了,那就是孟加拉国。

言归正传,克什米尔邦的王公哈里·辛格也考虑过独立。因为克什米尔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选择太困难了。该邦的居民主体是伊斯兰教徒,但王公本人是一名印度教徒。加之,作为尼赫鲁的家乡,邦内上层也有权势显赫的印度教家族,和亲国大党的穆斯林势力。加入印度,的确是一个选择。但是,真要这么做,可以预见邦内乱作一团的巨大的反弹。王公想要以独立的方式置身漩涡之外,亲印、亲巴的都反对。然而,两派都不能说服对方。

“依刘依项”的僵局最终被一场穆斯林起义打破。事态失控终于让哈里·辛格下定了向印度求援的决心,随即支持起义的巴基斯坦军队也开进了克什米尔。1947年10月,两个还没剪断脐带的新生国家就在这个海拔4000米的“水竭之邦(克什米尔的本意就是‘河水干涸’)”大打出手。揭开了两国70多年热战的序幕。


不错的新闻,我要点赞     好新闻没人评论怎么行,我来说几句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VIEW_NEWS_FULL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15 Seconds and 4 DB Queries in 0.001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