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中美博弈: 中美倫敦會談結束:我們正處於一場大崩潰前夜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2年後,“中興事件”爆發,華為海思“一夜轉正”,中芯國際營收逆勢創下歷史新高,無數國人熱血澎湃,時代思潮隨之轟然轉變。對外經貿大學的一份研究課題顯示,在7953份問卷中,曹德旺、任正非、劉強東、雷軍、董明珠被年輕人認為是愛國情懷濃厚的企業家。


這或許說明,中國人從未像現在這樣有深刻的危機感,只因我們需要以國產替代為跳板,越過也許是近在眼前的修昔底德陷阱。

這並不容易,我們正在走一條沒有完全可復制經驗的道路。隔海遙望的日韓, 雖取得階段性成功,但前者因制造業的分工轉移,代價至今仍未消化完。後者也因財閥捆綁著政治經濟,不值得完全借鑒。


打破東亞國家的“宿命”,中國需要鍛造自己的自信。

無數產業、機構和人,都將目光投向曾經灰頭土臉的制造業,熱錢、補貼、新政層出不窮,“大力出奇跡”的結果,是半導體國產替代率已達35%,預計2025年將突破50%;國產創新藥的占比從2015的不到10%增長至2024年的42%;工業機器人的國產化率在2024年也首度突破50%......

從輕紡化工,到芯片雷達,制造業撐起了新舊時代的宏大敘事。如今站在動能轉換的關卡,先進制造業的國產替代路徑,構成了我們所探討問題的核心本質。

另一種方式,是將目光投向海洋,向全球尋求增量。

中國人並不畏懼海洋。百余年前,體態瘦小的溫台人以原始的偷渡手段,擠在黑暗的集裝箱裡奔赴歐洲,通過開餐館、洗衣店的方式,逐漸融入當地。

而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人開始更有尊嚴地出海

1994年,梁穩根把三一重工搬到長沙,4年後,他與世界第一的德國產品同台競技,從此一戰成名。如今,三一在重工機械領域已是無可爭議的全球第一;

同年,感受到電腦家庭化時代召喚的柳傳志,帶著聯想登陸港交所,也讓一句“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的廣告詞走出了國門,“貿工技”成為無數中企出海的路線選擇。

直到今日,中國企業出海已然更有底氣——


奇瑞收購大眾,與軍工企業萊茵金屬同台競爭;蔚來在歐洲做起了基建商,換電站成了最好的品牌廣告;

石頭科技、科沃斯、追覓引領了機器人出海的1.0時代,而對全國其他企業而言,更廣闊的服務機器人出海2.0時代正在到來;

晶科在中東的市占率超過40%,隆基在美國、阿爾及利亞、東南亞設立工廠;

創新藥對外BD交易規模創下新高,以恒瑞醫藥、百利天恒、康方生物為代表的中國創新藥企,正在奮力追趕。


從產品到品牌,再到全產業鏈,中企出海已經經歷了三次迭代。只是當世界格局愈發動蕩,貿易保護主義愈發抬頭之際,對“越是制裁,越要出海”的中國商界來說,還有哪些迭代方向?又該往哪些市場尋求增量?

跳出產能怪圈,還需要轉變思維方式。

20世紀80年代末,深圳街頭那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把經濟增長放在了壓倒性的位置。

效果十分顯著。綠城、龍湖、華為、小米……從1994年開始的30年裡,麥子抽穗了30次,人平均呼吸了2.73億次,中國商業世界增加了1億個就業崗位,創造了130.528萬億元財富(按GDP計量),以這些企業為代表的的民營經濟主體占比從可以忽略不計,到占國民經濟的96.4%。

可沉浸於埋頭追求增長的狂熱,總容易讓人忽視周邊經濟環境的變化,也總容易將呼吸的個體簡化為一個個冰冷的數字。盡管在數字之外,存在著更多衡量維度——公平、ESG、可持續。

它們與增長同樣重要,只因遠方的風景總被關注,近處的哭聲卻常被忽略。中國128.6萬平方公裡的耕地上仍有佝僂的背影,有無數離鄉的背簍,有工廠裡的無奈和落寞,有被煙熏黑的天空和河流,有無數女性的壯志難酬,有多少普通人堅持著理想,就有多少普通人的理想在某一刻幻滅。

在30年的狂飆突進之後,這些“商業軟實力”,已經成為中美之間的主要差距。達利歐在其著作《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中,量化給出了11個主要國家的現狀和可能的未來,部分數據如下圖: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好新聞沒人評論怎麼行,我來說幾句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446 秒 and 3 DB Queries in 0.0011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