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tact Us | CHT | Mobile | Wechat | Weibo | Search:
Welcome Visitors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Home

温哥华资讯

Realty

Education

Finance

Immigrants

Yellow Page

Travel

一个普通人,为何如此潦草过完一生?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那天我正在给家人办理住院手续,刷到一个博主的帖子,心里立即一沉。


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我们辗转在福建和上海的多家医院里,因为是几种疾病的相互干扰,始终无法找到愿意手术的医生,千辛万苦,才终于可以入院。其中的烦扰与愤怒,无以言表。

但是网友“小米悠悠”的死亡,是绞缠着医疗艰辛的另外一种故事。


我在朋友圈里刷了一遍,没有一篇转发的帖子。那天也只有寥寥几个帖子。发酵几天之后,她上过微博热搜,网上各种蹭流量的帖子甚嚣尘上。

但是迄今为止,在自媒体和主流媒体之中,都没有她的真实姓名,她的故事模糊难辨,只能在她的小红书账号中依稀重构。人们的关注点,是她有一套房子,200万存款,以及她每一步都走错了的人生。

在她漫长、痛楚而孤独的死亡之后,她幻化成了一个教训:不重视自己的身体,抠门不舍得花钱,怯懦怕事。连她自己也是这样看待自己。

她的小红书账号,至今只有1.3万粉丝,6.9万获赞与收藏。虽然在最后的几个帖子里甚至有几万的评论,但是可以说,她只是悄悄走掉的另外一个生命,给人们留下的不过是警醒而已。

我们几乎可以这样断言:一个普通人,潦草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可是一切,为何会如此发生?

01

在有限的资料中,尤其是来自于她和网友之间的互动,重构一下她在舆论中极其匮乏信息的一生。

1982年出生在山东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不知在哪里上的大学,在武汉的体制内工作,父母尚在,母亲70多岁,至少有一个妹妹。

十多年前,单位体检中发现卵巢有一个囊肿,此后每年体检中都有发现。医生说一个腹腔镜手术就能解决,但是怕花钱,怕麻烦家人,没有做。十多年没有任何行动。

2023年7月B超发现增大。依然没有重视,当天回去上班。

2023年11月,脚骨折,怕扣工资,继续上班。腹部已经肿胀,但以为只是长胖了。

2024年3月,再次检查,发现了16cm的包块,怀疑卵巢癌。开始搜寻资料,发现最好的医生在上海北京。但是怕去外地医院麻烦,医药费单位不报销,于是选择武汉的三甲医院。

这时候,还不是最晚期,只要手术切干净,预后就会挺好的。

她积极配合治疗,也很乐观。接受了手术,接受了4次化疗,没有做放疗,认为用处不大。

结束化疗后三天,她回去上班。一个半月后,腹痛一周去看急诊,转移复发了。因为没切干净,医生没有做评估,直接加了化疗,所以无法做二次手术。

即便到了这个时候,为了省钱,她参加了免费的用药小组,并且进了两次,每次都要重新检查,长时间耽误治疗,病灶不断生长转移。

今年2月份开始,用药已经无效,只是不断进展。她的帖子里,都是疼,肚子疼死了,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6月20日,她留下了最后一个帖子,“我今晚就要走了”。全文是:昨晚灌肠之后,去大厕时肠穿孔了,我今晚就要走了,感谢大家的陪伴。

许多人在询问她的情况。6月23日,有病友贴出微信对话:我是XX兰的妹妹,我姐凌晨三点左右走了,感谢一直以来的关爱与支持,在此告知一下。

病友说,最后三天,生不如死。

对了,她的微信名字叫:阳光米兰。

网友“小米悠悠”的死亡如此漫长而痛楚,但是她的生命却结束得如此潦草而简单。在这些天里,再没有任何信息更新了:她的家人,医院,或者同事。

而自媒体和机构媒体在意难平的是:一个43岁的独身女子,以一己之力,给自己买了房子,还有200万存款,从旧帖上还可以判断她大约还有一辆车。为什么她要如此刻薄对待自己?

在她的帖子里,反反复复地出现,怕麻烦,省钱

在一次做心电图的检查中,她记录了一个细节。她受到一个态度恶劣的护士“像驱赶一群奴隶”的对待。她出来后拍了照,护士抢过她的手机,删了照片,说“你去投诉我啊,我叫李xiaoqing”。

她说,当然我不敢投诉,我怕她是关系户,怕我再去医院看病给我使绊子,可能连命都没了。这已经是2025年4月9日了。



一直到今年1月16日,她才发出了一声感叹:治疗不能省钱

她说,工作这么多年,省吃俭用,本打算退休可以享受下生活,可能也用不到了。几年来心心念念要去看的演唱会,今年开了好几场,已经没有精力和体力去看了。

她其实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家人淡漠的恐惧,单位扣钱的恐惧,投诉无门的恐惧,退休之后的恐惧,靶向药太贵但是没有作用的恐惧,医疗费报销不了的恐惧。

从十多年前发现卵巢囊肿之后的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恐惧来概括。没人陪,花钱太多,单位惩罚,没有未来。

她其实并不像自己说的那样不重视。她一开始就很紧张,在从囊肿发展到癌症再到治疗,每一步她都掌握、了解并且采取措施。

但是她每一步都采取了最谨小慎微,最省钱,最便捷的方式,并且完全遵照医生和医院的指示。她没有任何一步进行质疑,冒险或反抗,因为每一步她都因为恐惧而退缩。

连在死亡的门口,她都客客气气,谨小慎微。

为什么一直到今年1月她才感叹不能省钱,因为只有到了这一步,她才能够确认,自己的生命行将结束,再也没有更大的恐惧了,钱在未来已经没用了。

她并不是死于对自己的疏忽、认知的愚昧,或者省钱到抠门。她是死于恐惧:在恐惧未来的压迫之下,她不敢越雷池半步。




题图由豆包生成

02

可是,我们都有来自于金钱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恐惧,为什么她会谨慎到如此的极端?

小米悠悠”的账号一共只有34个帖子。她迟至2024年1月12日才开始总结忏悔自己的治疗过程,而在此前,她在小红书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透明。

5月1日她的帖子说肚子疼得厉害,离她的生命终结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她的父亲远在山东老家没有过来,妹妹去参加老公哥哥的婚礼,“就剩我和妈妈在医院里煎熬,人类的悲喜果然真是不相通的。妈妈70多岁了,好多事情也不懂,每天都会哭。”

她比我们多数人都不幸得多。原生家庭冷漠而悠远,在已经必死的道路之上,只有年迈的老母亲在她的身边哭泣,家里的亲人也并没有多么在意。

她已经43岁了,在所见到的资料中没有任何关于男友或丈夫的痕迹。在一个(未经证实)已经被删掉的贴图中,她说,可能跟小时候的阴影有点关系。她一直被村里的一个大叔猥亵。感觉父母多多少少应该知道的,但是也没啥用。甚至在上了初中之后,父亲还责怪他对这位大叔不礼貌,来家里不打招呼。

她说出这件事,只是一个阴影,没有愤怒,委屈,呐喊,就如同在描述旁人的事情一样。她说隔壁姐姐也是如此。

她所生长的环境如此恶劣,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是犯罪的行为,她只是默然承受,甚至认同了它的合理性和普遍性。她因此而断绝了通往爱情和婚姻的道路,但她却并没有把这当成是一件自己家乡或者整个社会的病态和罪恶,而只是一件应该自己咽下的苦果。

她2024年9月发的帖子说,被当地医院坑惨了。手术有残留,没有进行评估,做二次减瘤术,导致痛失二次手术的机会。

但她也只是抱怨。就像不敢反抗那个抢夺她的手机的护士一样,她不敢反抗医生。她没有发起任何针对医院手术的诉讼,要求赔偿,或者争取更好的医疗条件。她只是抱怨接下来的治疗昂贵而无用。

她大概也会认为,如果得罪人,接下来人家不给她治疗怎么办?或者她一个父亲不疼,妹妹不爱的单身女子,反抗有什么用呢?




她默默地咽下了所有医疗失败的苦果。

03

她参加了免费用药的实验小组,没有人告诉她这会耽误她的治疗,没有人给她更好的治疗方案、用药方案、手术方案。

她只是默默地在粉丝寥寥的小红书上自怨自艾,接受一些病友的安慰和建议。但是这一切都没有任何的作用。

她怎么能不谨慎,把自己的钱计算到极其精细的地步呢?她的家庭帮不了她,似乎她的单位也没有任何的反应,她的医生也并没有给她最佳的选择。她自生自灭。

即便到了6月20日之后的三天时间里,生不如死。谁在她的身边?谁疼惜她的痛楚?谁会告诉她,不用承受这些,可以选择体面的告别?

她只是一个普通人,自生自灭。

网友“小米悠悠”的行动逻辑,暗合我们所有人所接受的社会规训,或PUA的标准:节俭,勤勉,老实,不麻烦别人,逆来顺受,吃亏是福,不能反抗。

即便《哪吒2》的票房超过了150亿,但是你命仍然由不得你,也由不得天,而是由着我们这个社会的规训准则。

她的每一步,都是按照这个社会给她设定的条件去做的。不麻烦别人,不干扰家人,精打细算,服从权威,承受后果。

她不是自己没想法,而是她的想法大不过她从小所生长的环境,和接受的规训。

几乎所有的人都异口同声地同情地斥责她:不重视,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为自己着想,太省钱,太把工作当回事。

有没有人曾经站在过她的身边,帮她规划,为她经营,替她争取?她只是这个庞大的,十几亿人中的一粒漂浮的沙子。

如果,我们真的要承认这是她个体选择的步步错,那么对于我们来说,问题可能要更大更麻烦:加在她身上的那些枷锁和规训,是不是要换上一些更加个体化,更加个人主义的标准,比如反叛自己的家庭,比如反抗医院和医生的颟顸,比如对抗这个社会的冷漠与权威?

但是她从来没有质疑过所有的这些标准,一直到临终,她都是痛楚,然而平静的。她所抱怨的,和千千万万评论和惋惜的网友的态度一样:她做了太多错误的选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她连死,都那么符合我们这个社会的规训标准。

04

我们并不知道“小米悠悠”的专业领域是什么。但是她在帖子里写道,又看了一遍《哈尔的移动城堡》,心情都好了很多。

她的小红书帖子封面,虽然都是配色和文字,但多数工整和用心,显示出她良好的审美能力。

她病中去动物园看熊猫,一直去公园里拍下了许多她喜欢的花花,并且,她有自己很想看的演唱会。

其实,她对于生命有着丰富而炙热的热爱。

但是她个体的普通,和生存环境的恶劣,让她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潦草地处理自己的生命。

因为她的整个生命环境,她所出生的家庭,她所居住的城市,以及,她所身在的整个社会,支撑不了她所应得到的,对于生命的尊重,和生活的追求。

她对于未来的恐惧,和她所接受的规训,以及她所经历的,十分恐怖的摧残、冷漠和渎职,使她漫长而痛楚的死亡,又变成了一场对她的误解、诋毁和社会规训大校场。

而不幸地,她对自己整个生病与治疗过程的忏悔,使她自己也成为了这场恐怖秀里的一个演员

并不是普通的她想要潦草地过一生,而是整个社会的机制和规训,规定了她只能这么潦草地过一生。

小米悠悠”的死,是一个原子化了的个人,被一步步地牵引着,走向孤独而惨烈的死亡。
2     已经有 5 人参与评论了, 我也来说几句吧
Note: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_RELATED_NEWS:
    _RELATED_NEWS_MORE:
    共有 5 人参与评论    (其它新闻评论)
    评论1 游客 [辛.香.氏.说] 2025-07-01 16:33
    If every ordinary person can have extraordinary life, there is no need to be extraordinary person. That is the reality of this world. Please do not write those sad stories. They will not change anything. The only thing we should change and keep is a positive attitude when we face all challenges in our lives.
    Prev Page1Next Page
    _POSTMYCOMMENT:
    Comment:
    Security Code:
    Please input the number which is shown on the following picture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Page Generation: 0.0367 Seconds and 6 DB Queries in 0.001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