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從受害者到幸存者 "英菲尼迪車禍案"當事人王輝..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她走後,我翻看她的日記,發現她寫了很多未寄出的信,寫給“天堂裡的偉寧”,寫給“天堂裡的珠珠”,也寫給我。我一度自責,之前太過沉浸於自己的悲傷,忽略了家人的感受。


這些變故讓我清醒起來,如果再不調整自己的狀態,原先的悲劇將演變成更大的悲劇。

為了改善自己和女兒的狀態,我更加系統地學習心理學,學習如何面對親人的離世,如何處理哀傷,如何和女兒相處。


通過專業的學習,我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女兒的方式。出事之後,我告訴自己不能讓珍珍生活在仇恨當中,迫切地希望她盡快走出來。後來我才知道,告訴她你不應該怨恨,其實是在阻擋她的情緒,她並沒有准備好。我要允許她有怨恨,這樣她的情緒才能流動和釋放,新的情緒才會產生。

為了改善珍珍的狀況,我們養了五只狗一只貓,它們讓家裡熱鬧起來。珍珍把小動物照顧得很好,她自己的狀態也在逐漸好轉。

與此同時,我也學會不把太多的期待附加在珍珍身上,如其所是。曾經有一度,我希望她能像我和她爸爸一樣,考上名校,甚至希望她能把妹妹的那一部分活出來,這給她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孩子是通過媽媽的眼睛看自己的,當我接納了她,她才能慢慢走出來。

對我自己來說,很重要的轉折點是,我意識到事故已經發生了,我可以悲傷,但是我要對得起自己所經受的那些東西,把它轉化成更有意義的存在。我跟很多智慧的老師學習,他們告訴我,如果親人的離世讓我感到遺憾,我可以做一些事情,讓世間類似的遺憾少一點,並把我的遺憾安放在那裡。

原來,黑暗在就在了,並不需要去掉它,我只要把光引進來就好了。




王輝在主持一場關於情緒調節的線下課程。 新京報記者 吳瑜 攝

一切可以從頭再來

2015年,我成立了心理服務類公司,給別人提供心理方面的支持,幫他們做認知或情緒上的調整。


我的服務對象中,很大一部分是剛經歷親人離世,不知道如何處理的人。可能我的經歷,會吸引到這個群體,他們覺得我能給到他們支持。我告訴他們,對於親人去世這件事,悲傷、難過、自我責備的情緒都是被允許的,但是同時,它不代表你不可以好好生活,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它帶給你的是什麼?

很多媽媽來找我,告訴我孩子爸爸去世了,但小孩現在很懂事。我也會結合自身經歷提醒她們,孩子的情緒只是暫時性壓抑住了,在沒有爸爸陪伴的成長過程中,孩子將面臨很多的挑戰,累積的情緒可能在青春期爆發,媽媽們需要盡快成長起來,給孩子提供得當的幫助。

現在,我的時間安排得很滿。由於身體原因,我每天大概只能睡上四個小時,早餐七點半開始做康復訓練,緊接著是直播,晚上還有一些答疑課程,中間偶爾穿插一些關於身心調整的線下活動。我並不覺得累,這是我的熱情所在。

“你還年輕,一切可以從頭再來”,我一直記得父親當時在病床前和我說的話。我確實有一股勁頭,康復也好,事業也好,我會堅持做一件事,直到把它做好。這股韌勁可能是骨子裡的。中學時期參加長跑比賽,起初我是最後一名,但我不急不慢,按照自己的節奏來,超過一個,再超過一個,最後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很驚訝。實際上,比賽結束後,我連打了三天的吊瓶。

我的勁頭與錢等世俗的東西無關,我覺得我從事的工作是有意義的,在支持別人的過程中,我也得到了洗禮。比起當初的目標“生活自理”,現在我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創造社會價值。
覺得新聞不錯,請點個贊吧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等著您的高見呢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32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16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