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进了国际学校,才感受到信息茧房的恐怖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由于工作原因,这些年来,我接触到了大量的上海家庭,有非常明确要去出国留学的,也有对是否要参加中高考摇摆不定的。


也正是这样,我愈发感受到信息茧房的恐怖之处。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在国外也有相似的描述,学术届中,用得比较多的有俩词——filter bubble 过滤器气泡和echo chamber回音壁。


中文的表述往往有其背后的深意,但在信息茧房这个词上,似乎不够贴切。

茧,以柔软的蚕丝包裹;房,四周有壁可以遮风挡雨的居所。

茧房,蚕吐丝将自己层层包裹住,从这里看来,尚且还有“破茧成蝶”的美好寓意。

而作为家长,如果被信息桎梏住,就有点“不妙”了。

“择校观”趋于单一

前不久,和在国际学校的朋友交流,聊到这几年工作后的变化。

在一个观点上,我们出乎意料地达成一致:现在家长选择国际学校的原因,正在趋于单一化。



十年前,国际学校“出口”是不太明朗的,有新开学校招生的时候甚至没有成绩,但是还是有不少家长积极地报名。


这样的家长往往本身是“海归”,要么就是高知家庭,希望选择国际教育,可以给孩子提供不一样的成长路径。

现在,选择国际学校的家长依旧不减,甚至可以说是更多了,但是,家长们的关注点正在变化。

留学圈有一个段子,意思大概是东亚家长的眼里,海外大学只有三种:藤校、G5和其他。

放在国际学校里,情况也出奇地一致。




图源:小红书@咬口鸭鸭

现在有的家长,把一纸大学offer的分量看得太重。

至于孩子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是不是孩子适合的,不是特别重要;未来想要从事什么专业,也不那么重要。

这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几十万、几百万的国际教育巨款砸下去,总是想要看到些水花的。

但是,“选校观”向单一化演变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正在发生。

学校宣传变味了,以前校长总爱和家长谈教育理念,谈育人目标;现在,理念谈得少了,成绩谈得多了。

近年来,有学校升学数据造假、ED录取后毁约等事件背后,都是价值观单一化的“果”。
您的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3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57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53 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