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告联系 | 繁体版 | 手机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欢迎您 游客 | 登录 | 免费注册 | 忘记了密码 | 社交账号注册或登录

首页

温哥华资讯

温哥华地产

温哥华教育

温哥华财税

新移民/招聘

黄页/二手

旅游

全球博士"通胀" 中国十年翻倍 学者吁培养"产业博士"

QR Code
请用微信 扫一扫 扫描上面的二维码,然后点击页面右上角的 ... 图标,然后点击 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谢谢!
博士生数量增加,但却难以找到符合原专业的合适职位。(视觉中国


虽然如此,该项研究仍发现博士毕业生的整体职涯满意度偏高,超过九成表示对目前工作感到满意。其中,来自科学与科技领域的博士生更容易找到与研究相关的职位,并因此展现出更高的工作满意度;而人文、社会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博士生则较难获得此类职位。

面对博士人数的快速扩张与学术岗位饱和的现实,业界逐渐呼吁转向“产业博士”等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以应对日益多元的劳动市场。


中国是博士人数增长最为迅猛的国家之一。《第一财经》引述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鸿明教授表示:“近几年来,国内考博的人数越来越多了,一方面是传统的『本-硕-博-教职』的职业路径依赖,另一方面也因为硕士的就业竞争激烈,很多研究生认为博士学历在就业中具有优势。”

一位美国高校教授指出,博士潮的形成也与各国科研经费的增长有关。“当科研经费充足时,很多研究课题负责人就有机会招募大量的博士生。”但随着美国不少高校与研究机构预算缩减,“留给这些博士毕业生的岗位也不会那么多了。”




学者呼吁培养“产业博士”制度。(视觉中国

在此背景下,各国正积极探索博士教育的替代选项。例如,日本德国英国已展开相关改革,包括让博士生于学习期间参与培训与带薪实习,或透过“产业博士”制度,让学生与企业合作完成研究。


“我建议增加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博士生的招生规模,以产业界需求为导向,在高校培养科学思维、到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朱鸿明说,“相应的评价机制也应调整,以医学工程博士为例,帮助企业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是衡量其水平的关键,而非论文几篇或者影响因子多少。”

目前中国亦已有多项相关实践。例如,上海理工大学的博士项目以创新医疗器械为目标,致力解决医工交叉的技术难题;在计算机领域,亦有本土基础软件企业与复旦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数据库人才,博士毕业生可优先进入对口企业工作。

“我们必须改变博士教育,培养面向市场需求的人才。”一位参与校企联合人才培养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分析和批判的思维能力都是就业市场所看重的。我们呼吁企业与高校院所等构建多主体协同配合的创新联合体,加速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觉得新闻不错,请点个赞吧     还没人说话啊,我想来说几句
上一页12下一页
注:
  •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在此页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您可能也喜欢:
    我来说两句:
    评论:
    安全校验码:
    请在此处输入图片中的数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网为北美中文网传媒集团旗下网站

    页面生成: 0.0330 秒 and 5 DB Queries in 0.0032 秒